词语吧>诗词古文>王衍生平

王衍生平介绍

前蜀后主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初名王宗衍,许州舞阳(今属河南舞钢)人,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贤妃徐氏,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王衍被封为通正公。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王衍死时二十八岁。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诗,流传于世。>>查看王衍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好戴大帽

  蜀人富有而喜好游玩,前蜀王朝末期,民俗争相戴小帽子,仅仅盖住头顶,低头即掉,称之为“危脑帽”。王衍认为这不吉利,禁止戴这种小帽子。王衍自己喜欢戴大帽子,每次微服在民间游玩时,人们凭借他所戴的帽子就能识别他,于是王衍命令全国都戴大帽子。

醉妆效仿

  王衍又喜欢包裹尖巾,其形状像锥子。后宫嫔妃都戴金莲花冠,穿道士的服装,酒醉后摘掉帽子,发髻散向两边,再在脸上涂上红色的脂粉,称之为“醉妆”,举国上下都争相效仿。

貌似神仙

  王衍曾与太后、太妃一起游览青城山,宫人的衣服上面都画上云霞,望上去飘飘然好像是神仙。王衍自己创作《甘州曲》,描述他们貌似神仙的形状。王衍还时常在上下山谷歌唱,让宫人附和。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前蜀高祖王建

  母亲:贤妃徐氏

兄弟姐妹

哥哥

  卫王王宗仁

  庶人王元膺

  赵王王宗纪

  豳王王宗辂

  韩王王宗智

  莒王王宗特

  信王王宗杰

  鲁王王宗鼎

  宋王王宗泽

  薛王王宗平

姐妹

  普慈公主,嫁李茂贞侄李继崇

  安康公主

  峨眉公主,嫁刘知俊子刘嗣湮

后妃

  高皇后

  金飞山

  韦元妃,本姓徐,与王衍是表兄妹。

  钱贵妃,926年被后唐庄宗所杀

  苏顺妃

  昭仪李舜弦

  宫人刘氏,926年被后唐庄宗所杀

儿子

  王承祧,926年被后唐庄宗所杀

  王承祀,926年被后唐庄宗所杀

生平

立为太子

  王衍的父亲王建共生十一子,分别是卫王王宗仁、简王王元膺,赵王王宗纪,豳王王宗辂,韩王王宗智,莒王王宗特,信王王宗杰,鲁王王宗鼎,兴王王宗泽,薛王王宗平和王衍,王衍在王建诸子中排行最小。王衍初封郑王,因其母徐氏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开设崇贤府,设置官属,后来更名天策府。

  王衍长得方面大嘴,垂手超过膝盖,侧目能看到耳朵,颇有学问,能写一些虚浮艳丽的诗辞。王元膺死后,王建因豳王王宗辂的相貌类似自己,而信王王宗杰是王建诸子中最有才能的,因此想在这两人中选择立嗣。但徐贤妃得宠专权,王建又老弱糊涂,徐贤妃与宦官唐文扆教看相的人上书说王衍的长相最高贵,又婉言劝说宰相张格赞成,于是王衍被立为太子。

卖官刮财

  公元918年(光天元年)六月初一日,王建去世。六月初二日,皇太子王衍继位,谥王建为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陵名永陵。王建的正宫周氏称昭圣皇后,尊其生母徐贤妃为皇太后,徐贤妃的妹妹徐淑妃为皇太妃。太后、太妃唆使王衍卖官,自刺史以下,每有一官职出缺,总有好多人争夺,而以出钱最多者得到官职;又在通都大邑设立旅舍店铺,以搜刮民财。

荒淫无道

  王衍年少荒淫,将政事托付给宦官宋光嗣、宋光葆、景润澄、王承休、欧阳晃、田鲁俦等人;又用韩昭、潘在迎、顾在珣、严旭等人为狎客(陪伴权贵游乐的人);起造宣华苑,内有重光殿、太清殿、延昌殿、会真殿,有清和宫、迎仙宫,有降真亭、蓬莱亭、丹霞亭,有飞鸾阁、瑞兽门;又建作怡神亭,日夜与众多狎客、妇女在亭中酣饮作乐。还曾经在宣华苑大摆宴席九天,嘉王王宗寿以社稷大事上言,说话之时,禁不住伤心哭泣落泪。韩昭等人说:“嘉王不过酒后难过罢了!”众多狎客一起以轻侮的言辞戏弄嘲讽嘉王,坐席喧哗。但王衍仍然没能醒悟。

巡行天下

  公元919年(乾德元年)正月十二日,王衍在南郊祭祀,大赦天下,并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

  公元920年(乾德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王衍颁发诏书,准备到北边巡视。八月初十日,王衍从成都出发,他身披金甲,头戴珠帽,手执弓箭而行,随从的旌旗兵甲,连接起来有百余里长。雒县守令段融上书说:“不宜远离都城,应委派大臣出去征讨。”王衍不听。九月,军队驻扎在安远城。十二月初三日,到达利州,阆州团练使林思谔请求王衍巡视阆州,王衍答应了他的请求。十二月初六日,顺江而下,龙舟彩船,光辉照映在江的两岸,这些都是强制沿江州县供应,老百姓开始发愁抱怨。十二月十五日,到达阆州。十二月二十六日,王衍梓州。公元921年(乾德三年)正月初七日,王衍巡游结束回到成都。

  公元923年(乾德五年),王衍下令建造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加尊号“圣祖至道玉宸皇帝”,为父亲王建和自己塑像,侍立于王子晋左右;又在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朝皇帝的雕像,王衍乘法驾前往朝拜。

乞降后唐

  公元924年(乾德六年),王衍任命王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天雄军,属秦州。王承休因宦官而得宠幸,担任宣徽使,王承休的妻子严氏是位绝色丽人,王衍与她通奸。当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已经灭了后梁,前蜀国人都很恐惧。后唐庄宗派遣李严访问前蜀,王衍与李严在上清宫会见,成都的士庶男女,成群结队,夹道欢迎。李严看到前蜀人富物丰,但王衍骄奢淫逸,于是归国以后向后唐庄宗献策攻蜀。

  公元925年(乾德七年)六月三十日,后唐庄宗下诏购买战马,用以攻打前蜀。九月初十日,后唐庄宗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率兵六万攻打前蜀。

  十月,因为王承休之妻严氏的缘故,又驾往秦州,群臣直言极谏,王衍不听。走到梓潼,狂风刮翻屋瓦,拔起树木,太史进言说:“这是贪狼风,肯定有敌军要杀来。”王衍仍不省悟。行至绵谷时,后唐的军队攻入前蜀国境,王衍害怕而急忙回返。唐军所到之处,州县无不迎降。王衍留王宗弼守绵谷,派王宗勋、王宗俨、王宗昱率兵抵御唐军。王宗勋等人到三泉就望风而逃。王衍诏令王宗弼诛杀王宗勋等人,宗弼反而与宗勋等人合谋,赠送军粮给唐军。王衍从绵谷回成都,公卿百官及后宫嫔妃在七里亭迎候,王衍用宫人充作回鹘卫队入城。第二天,上文明殿,与群臣相对哭泣,束手无策。而这时王宗弼也从绵谷驰归成都,登上太玄门,捕杀成都尹韩昭、宦官宋光嗣、景润澄、欧阳晃等人,将这些人的首级装进匣子里送给李继岌。王衍只好上表乞降,前蜀灭亡。王宗弼将王衍迁至天启宫。魏王李继岌到成都时,王衍君臣带着棺材,绑缚着到七里亭迎降。

被杀灭族

  公元926年(同光四年)正月,后唐庄宗将王衍召入洛阳,赐诏给他说:“我一定分封土地给你,不会在你有难处的时候薄待于你,日、月、星在上可以作证,一言既出,决不骗人!”王衍接到诏书很高兴地上路,率领他的宗族和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许寂、翰林学士李旻等人,以及一些将佐家族几千人向东而行。

  公元926年(同光四年)四月,他们走到秦川驿时,后唐庄宗采纳伶人景进的建议,派遣宦官向延嗣诛杀王衍及其宗族,王衍被杀时,终年二十八岁。王衍的母亲徐氏临刑时大叫:“我儿子以一个国家迎降,反而被杀戮,信义都被抛弃,我感到你们的祸患不久就会跟随而来了!”王衍的妾刘氏,鬓发如云,颇有姿色,行刑的人打算赦免她,但她说:“家丧国亡,宁死不能遭受污辱!”于是从容就死。

  公元927年(天成二年),后唐明宗李嗣源,追封王衍为顺正公,以诸侯的礼节下葬。

为政举措

政治

  公元918年(光天元年)六月初一日,王衍即位。七月初一日,王衍封兼中书令王宗弼为钜鹿王,王宗瑶为临淄王,王宗绾为临洮王,王宗播为临颖王,王宗裔、王宗夔以及兼侍中王宗黯都为琅琊郡王。七月初三日,封王宗侃为乐安王。七月初五日,任命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衍不亲自处理政事,内外官员的变动都由王宗弼来处理。王宗弼收到的贿赂很多,都归为私有,上上下下都有怨气。宋光嗣聪明且善于迎合,王衍十分宠爱信赖他,前蜀由此也就逐渐衰弱。

外交

  公元924年(乾德六年),十一月,王衍派遣翰林学士欧阳彬前往后唐互通友好。王衍认为前蜀已经与后唐建立了友好关系,于是就对后唐放松了戒备,下令撤去戍守在威武城的士卒,又把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调回成都。十月十四日,王衍又下令撤去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王衍这些行为最终导致前蜀的覆亡。

猜你喜欢

  • 张一旸

    张一旸,开建(今广东封开县)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贡生,任无为州同知,升留守经历,擢郧阳府通判,转云南通安州知州。清康熙《开建县志》卷八、道光《开建县志》人物志有传。

  • 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武宗只不过只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崔骃

    崔骃(?—公元92年),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3岁便精通《诗》、《易》、《春秋》。崔骃博学多才,精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章帝时,他写了《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视。窦太后当政时,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窦宪横暴骄恣,他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便让他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归家园,后病逝。

  • 郑兰孙

    郑兰孙,字娱清,钱唐人。扬州府经历仁和徐鸿谟室,琪母。

  • 张瑛

    一作张英。《全唐诗》收诗2首,其中《铜雀台》诗实为张琰作,《望月》实为刘云作,作张瑛诗皆误。参见张琰、刘云。

  • 朱纫兰

    朱纫兰,字秋漪,南昌人。乾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历官永顺同知。有《愚懵山人诗钞》。

  • 谷氏

    谷氏,南海人。萧志崇室。著有《静阁草》。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

  •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