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完颜亮生平

完颜亮生平介绍

(1122—1161)金朝皇帝,女真完颜部人,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后改名亮。辽王完颜宗干第二子。皇统九年,弑熙宗自立,当年改元天德,后改贞元、正隆。即位后以励官守,务农时等七事诏中外。迁都于燕,称中都,又改汴梁为南京。正隆末大举攻宋,败于采石,东至瓜洲,兵变被杀。在位十二年。世宗时降为海陵郡王,谥号炀,后再降为海陵庶人。>>查看完颜亮的诗词古文

为政举措

  政治

  体制改革

  完颜亮即位后,把金熙宗期间的"三省六部制"改为"一省六部制"。首先,弱化三师、三公兼领三省事,将其变为最高荣职,只给奉禄,不给权力。在正隆初年,最终废掉了三师、三公兼领三省事。第二,实行一省制,在正隆元年(1156年)废除中书省、门下省,只保留尚书省。尚书省直接由皇帝控制,作为中央政权最高执行机构。第三,取消行台尚书省。第四,废除元帅府,改为枢密院,以此来改变都元帅掌重兵,中央难以指挥的局面。海陵王通过对官制的改革,确立了"一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机构精简、效率倍增、协同共事、互为制约,更加有利于君主集权制。

  除此之外,完颜亮还恢复了辽制登闻检院,以供民众得以就尚书省行事之不当进行检举。登闻检院自唐朝开创,五代后唐庄宗时再度启用,延续至宋辽之际,直至女真入主中原方才废弃。完颜亮这次恢复登闻检院,一方面保障尚书省的权力不会因此过度庞大,另一方面给与百姓与政府上层就政事进行交流的通道,并帮助了海陵王及金章宗的汉化改革,保证了廉政。后元明人士就事论之,叹金检院之明古之风,尤胜宋六院。

  用人制度

  完颜亮不看背景家室,大批起用渤海、契丹、汉人人才,无论贵寒,以扩大政权的基础,巩固统治。天德三年(1151年),罢世袭万户职,以改变贵族“子孙相继”,专揽威权状况。天德三年,完颜亮效仿古中原王朝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并恢复乃至重新改革科举考试,创立监考院,用于监督科举。完颜亮还屡次亲自监督殿试,并自身上台出题乃至解题,其思颇妙,每言及国家大事尝自感慨而言语恳切,一时也传做佳闻。

  法律制定

  完颜亮一朝非常重视律法的改革。金朝自太祖之鞭策中原,一直到太宗,熙宗朝都主要沿用本民族习惯法,谓呼“法制简易,无轻重贵贱之别”。等到熙宗朝后期方才制定了金朝的首件成文公制《皇统制》,然而其中虽然参考了隋唐制,辽宋法,但是本质上依旧以女真部落旧制为根本,并且一并二十六律处处矛盾乃至野蛮,论熙宗后期律法混乱腐败,《皇统制》本身的问题也是主要的原因。

  在经历了熙宗朝的混乱后,完颜亮就通读北齐,隋,唐律文,并于正隆年间诏典刑部大理寺等,参询北齐律,唐六典,大中统类,辽重熙,咸熙条制等,逐步完备法制,最终颁布实行了金朝的真正意义上的成文公法,既《续降制书》。《续降制书》完全抛弃了《皇统制》其中部落法制和残酷的下人刑法,以及辽咸熙条制的一些繁杂的律法,追寻齐唐古律,参其疏议,效仿五刑制度,并就实际意义方而成型。元世祖后来方论金律,评价其为刑法峻严太过,不过厚待奴婢农户尚且仁慈。

  章宗朝《泰和律义》三十卷及其《新定律令敕条格式》大多编自续降制书,至此金律方才完备。

  经济

  完颜亮继续执行女真人南迁的政策,并对众多的猛安谋克进行整顿合并。他在中原实行括地,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猛安谋克户耕作,积极扶植女真贵族向封建地主转化。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这一措施促进了女真族猛安谋克内部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形成,同时也扩大了国家的封建领户,增加了税收。

  他的另一重大经济措施是印钞铸钱,改革币制。金朝建国以来,一直沿用辽、宋的旧钱,没有铸造货币。贞元二年,他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交钞(纸币),与铜钱并行。交钞分为大钞、小钞两类,共十种。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正隆二年,他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先后在中都和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设置了三处铸钱监,专司其事。朝廷制造交钞和铜钱,从而掌握和控制了货币流通,进一步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人物生平

  初出茅庐

  完颜亮自幼聪敏好学,汉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诗善文,又爱同留居于金地的辽宋名士交往。品茶弈棋,谈古论今,成为文韬武略兼备,且神情闲逸,态度宽和之人。完颜亮生性风流倜傥,志大才高,能言善辩,喜怒不形于色,而且极能揣摩人的心理。金熙宗深忌其才,恐为后患,未敢大用。

  天眷三年(1140年),完颜亮十八岁时以宗室子为奉国上将军,赴梁王完颜宗弼(兀术)军前任使,管理万人,迁骠骑上将军。

  皇统四年(1144年),完颜亮加龙虎卫上将军,为金朝中京(位于今北京一带)留守,迁光禄大夫。

  皇统七年(1147)五月,金熙宗召完颜亮入当时的金国首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内)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进。十一月,拜尚书左丞,把持了权柄,安插自己的心腹担任要职,其中萧裕成为兵部侍郎(国防部次长)。十一月某日和金熙宗谈话时,谈到金太祖创业艰难,完颜亮痛哭流涕,熙宗认为他很忠心。后来升职加快。第二年(1148)六月,拜平章政事。十一月,拜右丞相。1149年正月,兼都元帅。三月,拜太保、领三省事,更加八面玲珑,和有权势家族来往密切,结其欢心。

  弑君篡位

  皇统九年(1149年),金熙宗已经对完颜亮突然膨胀的势力有所不满。正月,金熙宗派寝殿小底大兴国以宋司马光画像及其它珍玩赐完颜亮生日礼物,悼平皇后裴满氏也附赐礼物,结果引起金熙宗不悦,罚小底大兴国一百杖,追回其赐物,完颜亮知道后由此不安。四月,学士张钧起草诏书时擅自改动,被查出处。金熙宗问是谁指使的,左丞相完颜宗贤回答说是太保完颜亮。金熙宗不悦,遂贬完颜亮,降为到汴京(今河南开封)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亮路过中京时,和那里的兵部侍郎萧裕密谋定约而去。走到良乡,又被熙宗召还。完颜亮不知熙宗的意图,非常恐惧。回到上京,又恢复为平章政事,但完颜亮反意已决。当初,当金熙宗以金太祖的嫡孙身份嗣位时,完颜亮认为自己是金太祖长子完颜宗干的儿子,也是金太祖的孙子,所以对皇位心怀觊觎。

  早在皇统七年(1147年),金熙宗就开始胡乱发脾气杀人,比如赐宴时因为一些小事滥杀无辜,引起朝臣的不满。皇统八年(1148年)七月,以驸马尚书左丞唐括辩奉职不谨,杖之。皇统九年(1149年)八月,杖平章政事完颜秉德。对金熙宗不满的人即有废立的想法,唐括辩、完颜秉德先和大理卿完颜乌带(完颜言)谋划废掉熙宗,而乌带就此引入完颜亮。完颜亮与唐括辩密谋废立,问到若废熙宗,可以立谁继位?唐括辩与秉德初意并不在完颜亮。唐括辩说胙王完颜常胜(完颜元)似乎可以。完颜亮再问其次是谁,唐括辩说邓王完颜奭(shì)之子完颜阿楞可以。完颜亮反驳说阿楞不行。唐括辩反问:“公难道有称帝的意愿吗?”完颜亮说:“这是迫不得已,舍我其谁!”不久完颜亮和唐括辩等旦夕密谋,引起了护卫将军完颜特思的怀疑。特思告诉了悼平皇后裴满氏,因此金熙宗得知。金熙宗发怒召唐括辩并杖之。完颜亮因此非常忌讳完颜元、完颜阿楞,并且极其讨厌完颜特思。

  正好当时河南有兵士孙进冒称皇弟按察大王,而金熙宗之弟只有完颜元和完颜查剌。金熙宗怀疑是完颜元,派完颜特思调查,却什么结果也没有。完颜亮乘机诬陷,金熙宗深以为然,派唐括辩、萧肄拷问完颜特思,完颜特思被逼招认,完颜元于是获罪。十月,杀完颜元,一并连完颜查刺、完颜特思、完颜阿楞以及阿楞弟完颜挞楞一起杀掉。这样一来,金熙宗杀光了自己的亲兄弟,更加孤立。

  到了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要废熙宗的人已经结党行事。从前因送礼一事被杖责一百的大兴国,因为和完颜亮的心腹尚书省令史李老僧是亲戚,于是和完颜亮结党,当时正在伺候熙宗在寝殿内的起居生活,总是有意无意地乘夜从主事者那里带皇宫钥匙回家,大家习以为常。护卫十人长仆散忽土要报答完颜亮之父完颜宗干的旧恩,徒单阿里出虎是完颜亮的姻亲。十二月九日丁巳,此二人值班之夜,大兴国用皇宫钥匙打开所有宫门,和完颜亮、秉德、唐括辩、乌带、徒单贞、李老僧至寝殿。金熙宗本来常置佩刀于床上,这天夜里大兴国先取之放到床下,等到事发,熙宗求佩刀不得,遂遇弑。众人拜完颜亮为皇帝,时年27岁,改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并假称金熙宗想要商议立后,召众大臣入宫,杀曹国王完颜宗敏、左丞相完颜宗贤。

  金熙宗时,对宗室实行比较优厚的政策,金太宗的儿子们都有自己较大的势力。等到完颜亮上台时,金太宗的儿子在河朔、山东、真定等地任职,占据着要冲之地,如果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完颜亮在上台后的第二年就向太宗一系子孙开刀,完颜卞、完颜宗哲、完颜京、完颜宗雅、完颜宗义等太宗子孙被杀的有七十余人,太宗后代全部死绝。出于同一目的,久握重兵在外的宿将老臣完颜撒离喝也被杀。此后,他又借故把宗室完颜宗本、完颜宗美、完颜宗懿、完颜秉德等人尽行诛杀,遂使宗翰子孙三十余人、斜也子孙百余人、谋里也子孙二十余人等众多宗室大臣满门除绝。

  完颜亮不但杀宗室大臣,而且还把他的嫡母徒单氏也杀了。徒单氏是宗干的嫡妻,完颜亮的生母大氏是妾,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得看徒单氏的眼色行事,大氏“事之甚谨,相得甚欢”,通过小心谨慎,来换得表面上的平等关系。对此,完颜亮看得十分清楚,对徒单氏耿耿于怀。1161年完颜亮要调集大军伐宋,徒单太后竭力反对。想想年少时就受其气,完颜亮脱口就骂:“非朕母,乃梁宋国王之小妻也。”接着派遣大怀忠、习失、高福等人将太后杀戮于宁德宫,并将太后侍婢十余人一并灭口。杀死了太后还觉得不过瘾,又投其骨于水,几近疯狂的地步。 

  迁都燕京

  金灭北宋后,与南宋划准为界,占有中原和中国北部的疆土。大金国威服高丽、西夏等国,所辖地域广袤,而首都却偏于东北一隅,物资运输与公文传递多有违误,使节往来也艰于行旅,致使政令无法及时畅达内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金上京会宁府的宫殿楼阁、佛寺道观、市井街巷,无不留有金熙宗风行君主制的痕迹,金上京皇族的怀旧和睹物思人,极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政治气候,给完颜亮这个以杀兄夺位的帝王带来灭顶之灾。因而完颜亮想通过迁都,通过分化、分治、溶化的过程达到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的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

  虽然完颜亮的迁都意向一表露,立即遭到女真贵族的强烈反对,但他还是取得了多数朝臣的支持,便积极地做迁都的准备,他命卢彦伦等人,在燕京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建,历时3年燕京皇城建完。又以都城“僻在一隅,官艰于转输,民艰于赴诉”为由借以摆脱反对派的牵制,于天德五年(1153年)让女真贵族们离开白山黑水间的上京来到燕京,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此举加速了女真的封建化及与汉族的融合。

  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完颜亮下令撤销上京留守司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派吏部郎中萧彦良来会宁府督办,毁掉了旧宫殿、宗庙、诸大族宅第及皇家寺院储庆寺,接着把它夷为平地,听任耕种,不留任何痕迹。

  荒淫无度

  完颜亮荒淫好色,曾对大臣高怀贞说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 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 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

  贵妃定哥长得花容月貌,原是崇义节度使乌带的妻子,早年曾与完颜亮有私情。乌带镇守边疆,每逢佳节或完颜亮生辰,都派家奴葛鲁、葛温诣阙上寿,定哥也派侍婢贵哥前去问候。完颜亮通过贵哥给定哥带话:“自古天子就有两个皇后的,能把你的丈夫杀掉跟着我吗?”贵哥回去后,将完颜亮的话告诉了定哥。定哥叹道:“年轻时,君王太不老实了,做出了令人羞愧的事情。现在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怎能再像年轻时那般胡闹!”完颜亮知道后,心生一计,派人对定哥说:“你不忍心干掉你的丈夫,我将族灭你们全家。”定哥仍然不为所动。一次,乌带喝醉了酒,完颜亮授意葛鲁、葛温将他缢杀,却猫哭老鼠假慈悲。乌带下葬后不久,他就迫不及待地纳定哥为娘子,后进封为贵妃,常与她一同乘车游览瑶池,其他妃嫔都徒步跟从。

  丽妃石哥是定哥的妹妹、秘书监文的妻子。海陵王见她秀美,早已魂不守舍,想把她纳到宫中。他对文的庶母按都瓜说道: “你一定要休掉你的儿媳妇,否则的话我会采取别的行动。”按都瓜把海陵王的话告诉了文,文心里非常难过。按都瓜叹息道:“陛下说要采取别的行动,就是要杀你,怎能因为一个妻子而招致杀身之祸呢?”夫妻二人拥抱在一起,痛哭而别。完颜亮如愿以偿,但仍不满足。他把文招至便殿,派石哥说些污言秽语来羞辱文,以此为笑谑。

  昭妃阿里虎初嫁阿虎迭,生女重节,重节有羞花闭月之貌,海陵王禁不住内心的骚动,跟她在—起淫乱。阿里虎知道后,极为震怒,掌击重节,惹得完颜亮非常不高兴,大杀宗室后,完颜亮把妇女们都释放了,因为她们中不少人都有美色:他想把她们纳入宫中,就派人对大臣萧裕说:“朕的后代还不够多,这些妇女中有朕的亲戚,把他们纳入宫中怎么样?’萧裕回答道:“最近大杀宗室,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情呢,”可是完颜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萧裕也只好赞同。

  四路征宋

  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完颜亮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一路自海道进攻临安;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荆州(今湖北江陵);一路由凤翔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待命入川。他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进军寿春(今安徽凤台)。金军“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远近大震。”

  战争初期,金兵进展顺利。汉南道刘萼部攻取宋归化军、蒋州、信阳军。别部徒单贞领兵二万人,大败宋建康都统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军连败宋军,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他到和州指挥作战。宋军来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击退宋军,斩首数万,宋军退保江南。

  正在这时,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虚而在东京(辽阳)称帝。南征将士也有从前线逃回去拥立完颜雍。十一月二日,完颜雍登位的消息传到前线,军心动摇,加之有三路水军被宋军击败,至此己军无斗志。

  就完颜亮的性格而言,绝不肯在败时无功而返,因此他决定先取南宋或至少胜利渡过长江,捞回个"面子"后,再北上与完颜雍抗衡。于是金军自和州渡江攻宋,宋将虞允文大败金朝水师于采石矶,战船全被宋军烧毁。金军伤亡惨重,海陵被迫移驻瓜州渡。完颜雍称帝和采石之战的溃败,使完颜亮觉得更没面子了,他仍无退意。

  惨遭缢杀

  正隆六年(116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说:“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这就激起了兵变,兵马都统领耶律元宜与其子王祥和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等联兵反叛,与完颜亮近卫军将士共谋,于次日拂晓发动兵变,完颜亮闻变,以为是宋军劫营,急忙起身穿衣。这时一支箭射入帐内,他拿起一看,很吃惊地说:“这是我的兵器啊。”刚伸手取弓,便中箭倒地。叛将纳合斡鲁补上前刺杀,完颜亮中剑后手足犹动,叛将们缢杀了他。耶律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率军北还。完颜亮被以庶人之礼安葬。

  大定二年(1162年)四月,降封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所以又称海陵炀王,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中。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正月,由于为海陵王所弑的金熙宗于大定十九年供入太庙,完颜亮又再被降为海陵庶人,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今北京市房山区有海陵王陵。

文学成就

  完颜亮对文学创作参与,不但影响了大金国的一代文风,也给南宋文学溶入了刚建朴质的活性因素。完颜亮诗词雄浑遒劲,气象恢弘,充满了不为人下的雄霸之气。

  天辅六年(1122)完颜亮出生,自幼聪明好学,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学奕、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汉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诗善文,又爱同留居于金地的辽宋名士交往。品茶弈棋,谈古论今,成为文韬武略兼备,且神情闲逸,态度宽和之人。从一些现存的完颜亮诗篇来看,他不但精通汉学而且颇有文才且野心勃勃。做藩王时,他给人题写扇面,有“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之句,呈显志向非凡;他一日入妻子居室,见瓶中木樨花灿然而放,溢彩流金,乃索笔为诗曰: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

  其诗笔力雄浑,气象恢弘,鸿鹄之志,梦想“黄袍加身”的意旨,已跃然纸上。乃至决定南征而了解临安(杭州)风物时,则触景生情,写下“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志在“天下一家”的情绪,益显激越豪迈;在征伐南宋时,海陵写了一首《喜迁莺》词,其中有“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韬韫,果见功成朝暮”之句,激励兵将建功立业的雄健豪迈之气,足可令人感奋。特别是他的《念奴娇·咏雪》词,气韵苍凉,文思奇诡,实为古来咏雪诗词中的上乘之作。所以,时人称他“一吟一咏,冠绝当时”,连江南之士看到他诗词都不得不叹服,说:“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

猜你喜欢

  • 何南凤

    何南凤(1588-1651),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人,是佛教临济宗传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

  •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朱乙午

    朱乙午,字子南。理宗端平中为梓潼尉(清咸丰《梓潼县志》卷六)。

  •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庄士勋

    庄士勋(1856~1918),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为「鹿苑吟社」成员。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 王思廉

    (1238—1320)元真定获鹿人,字仲常。元好问弟子。至元十年,以荐为符宝局掌书。累擢为翰林待制。每侍读,世祖辄令大臣听受。二十九年迁正议大夫、枢密院判官。成宗即位,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以病归。三年,起为工部尚书,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 廖匡图

    廖匡图(952一1003年),字赞禹。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五代十国时的文学家、诗人。他文学知识渊博,为当时文学界人士所钦佩、折服,是宁都最早的知名文学家。湖南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他与刘禹、李弘臬、徐仲雅、蔡昆、韦鼎、释虚中、齐已等都以文藻知名。《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有诗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其兄正图,亦负诗名,有《家集》一卷行于世。清文学家魏礼,对其兄弟之作,誉为“后世不易得”。其名《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有载。

  • 王嘉

    十六国时陇西安阳人,字子年。貌丑,语滑稽。喜谈神仙怪异。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与高僧道安过从。隐居终南山,弟子数百人。苻坚累征不起。传说言未来之事,皆验。后为姚苌所杀。有《牵三歌谶》及《拾遗记》。

  • 张孜

    张孜,开封人。母微时生孜,后入宫乳悼献太子。孜方在襁褓,真宗以付内侍张景宗曰:“此儿貌厚,汝谨视之。”景宗遂养以为子。荫补三班奉职、给事春坊司,转殿直。

  • 杨绘

    杨绘(1032年~1116年),字元素,号先白,谥肃轩,绵竹(今属四川)人。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登进士第,历官荆南府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杨绘被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尊为始祖。杨绘墓位于仙桥钱岗山西北坡,坐东朝西,是一处宋代古墓。杨氏宗祠位于揭阳市仙桥街道槎桥社区东联村,建于清初,为三厅式灰、木、石构筑庙堂。揭阳市政府于2005年7月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杨绘墓及祠堂列为古墓葬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