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方弘静生平

方弘静生平介绍

方弘静(1516—1611),明代安徽歙县人,字定之,号采山。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天都社创始人之—。授东平知州,迁南京户部郎中,出为四川佥事,累官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少时与乡人结诗社,入仕后,汪伯玉方擅时名,倡谼中社,再三招致,不肯往。晚年多所结撰,有《素园存稿》、《千一录》。>>查看方弘静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方弘静(1516—1611),明代安徽歙县岩镇人,字定之,号采山。生于一个世代商贾之家,幼时“嗜为诗”,弱冠“以著作登坛”。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及第,授东平知州,迁南京户部郎中,出为四川佥事,累官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增工部尚书。年九十五而终。

  《江南通志》载:“方弘静, 字定之, 歙人。 嘉靖庚戌进士, 任东平州 , 视学粤西, 寻转江藩使者, 治严嵩父子狱, 有所波连。讼言白之, 既持节入浙, 时方苛剔滥费。弘静疏言 :去冗不如增备;增备不能惜费。因大修艨艟, 会诸将, 急击寇, 覆其水寨, 论功当超叙, 中蜚语归。 卒赠工部尚书。”

  (清)靳治荆.歙县志· 卷一:方弘静1556—1566间入浙江。 “奉使入浙, 击水寨寇”。可知他入浙江当为抗击倭寇。而倭寇嘉靖时期最为猖獗:“嘉靖三十四年, 倭寇数十人自杭州入邑南……四十四年, 流贼入掠……其明年复入境”

  1574年(59 岁)任浙江右副都御史。《国朝列卿记》第七册卷百五:刺使并巡抚浙江尚书侍郎都御史卿年表“万历元年(1573 年)以右副使都御史任。” “万历甲戌, 余自浙归, 令葺素园, 日卧其中 。”

  方的诗风清新自然,少时与乡人结诗社,入仕后,汪伯玉方擅时名,倡谼中社,再三招致,不肯往。其诗歌创作持续几达八十年。诗风比较接近王孟, 却并非华丽文词。 王仲房曾评价曰:“定之抱性, 幽闲温秀 , 故其修词吐气, 有似於人。 若 流水不知处, 幽禽相与飞' 不知春色灭, 忽见林花飞' 永日空山寂, 幽蝉时自吟'春色惊人早, 云山与世远' 旧业微蝉翼, 穷途信马蹄' 宛然王孟遗响也 。

  方弘静现存有《素园存稿》二十卷 (残缺, 此部分齐鲁书社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曾收录)、《千一录》二十六卷(藏上海图书馆, 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另郑振铎之藏书中之一《广快书》中收录方弘静之《燕贻法録 》(藏北京图书馆,序中言得方定之家训为 《燕贻法録》 , 附法楹而行也。)。

  就其诗歌内容风格而言:青少年时期,诗歌多抒发建功报国之志,诗风雄劲;宦旅期间,诗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讽刺权贵的荒淫无耻及抒发诗人仕宦涯的羁旅愁思,诗风深沉委婉;晚年居乡期间,登临山水,游览胜景,诗歌多描绘奇瑰雄伟的徽州山水风光,

  方弘静也是明代的交游大家,与同时代之戚继光、王世贞、王世懋、汪道昆、陈达甫等皆交往密切, 与王寅、吴世忠也都互酬诗文。

  明嘉靖21年(1542)与王寅等结天都社,1610年方94岁高龄再次主盟天都社。天都社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社址设在黄山祥符寺附近,入社当时有黄山十六子,历时69年。天都社对促进黄山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他在天都社诗中言道:“丞相原中香雨微,天都峰下玉芝肥。石髓如饴流未绝,他年来驭紫鸾飞。”该诗中对黄山冻蜡石进行了“石髓如饴”的写实。

  安徽歙县瀹潭方氏宗祠的碑文为方弘静在万历时期亲笔手书。

猜你喜欢

  •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 查淳

    查淳,曾任桂林知府。其父查礼,曾任广西庆远府同知,乾隆十九年(1754)奉令参与修浚灵渠事,曾探查湘漓之源,并于二十年在飞来石摩崖“灵渠”二字。查淳为了却父亲遗愿,于38年后刻“湘漓分派”碑于铧嘴上,是灵渠较有影响的石刻,极引人观赏。

  • 张津

    (?—1518)明广东博罗人,字广汉。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除建阳知县,筑城郭,建朱熹诸贤祠。累擢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所部水军,请停织造。寻加至户部右侍郎。

  • 唐怡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收诗2首,出《诗式》卷五及《初唐诗纪》卷五九引《玉台后集》。按《续高僧传》卷二三载其北周建德三年任内史次大夫,作唐人误。

  • 天峤游人

    失姓名,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尝游麻姑山,题诗1首,自称天峤游人。《全唐诗》存之。事见《云溪友议》卷上。

  • 袁珽

    袁珽,字廷玉,号复庵。东莞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举人,官福建松溪知县。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〇。

  • 王士点

    元东平人,字继志。王构子。始为通事舍人,历官至淮西廉访司佥事。有《禁扁秘书志》。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翟绍高

    翟绍高(?-一六四二),字翼明。归善人。明思宗崇祯时人。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 林占梅

    林占梅,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