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一号扫风丸

一号扫风丸

验方。见《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大枫子1750克,薏苡仁荆芥各250克,苦参白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125克,白花蛇30克,苍术白附子当归桂枝秦艽白芷草乌威灵仙川芎钩藤何首乌千年健青礞石川乌知母栀子各60克。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成人初服6克,日二次;三天后如无呕吐恶心等反应,可每服加1.5克,至第八天,日三次。治初期轻型麻风

猜你喜欢

  • 厥证喉

    病名。见《喉科种福》卷四:“此证遍冰冷,足硬如木马,故俗名木马证,此体厥也,六脉皆无,此脉厥也。两目瞪视露睛……为风火所闭无疑,牙关紧闭,不见内证,难以措手,宜以开关各方,先开其关,服防风通圣散,以防

  • 百枝

    出《吴普本草》。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 五臭之一。香为土臭,入通于脾,故为脾之臭。《素问·金匮直言论》:“中央色黄,入通于脾,……其类土,……其臭香。”临床上病人恶闻香臭,或是对食物香气的臭觉味觉异常,多为湿浊壅阻,脾经受病的征象。

  • 中节疔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蛇腹疔。证治见指疗条。

  • 中风绝证

    即中风恶证。《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得效》曰:口开,心绝也;遗尿,肾绝也;手撒,脾绝也;眼合,肝绝也;鼻鼾,肺绝也。皆不治。五症中见一症犹可治。”参中风恶证条。

  • 肝火犯肺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逆犯肺所致的病证。多见于肺病日久,肺肾阴虚而肝火亢盛者。证见烦热口苦,头眩目赤,性急善怒,胸胁窜痛,咳嗽阵作,甚则咳吐鲜血,舌红,脉弦数。治宜佐金平木法。参见木火刑金条。

  • 正色

    又称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明润含蓄,红黄隐隐,容光焕发,表示气血平和,精气内充,为有胃气、有神之象,属无病的常色。正色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基本肤色,视个体而异;客色随气候、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

  • 朱田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种。丹先发背部,后漫及全身,一日一夜即可成疮,色如红枣。未成疮时宜用棘根煎汤外洗,若已成疮,宜用赤小豆末敷之。

  • 宿乳

    指间隔哺乳时间较长,存积于乳腺前部的奶汁。乳母哺儿前应将宿乳挤出,并用于揉按乳房,使乳汁流畅,并用温水把乳头洗净,然后哺乳。《千金要方》:“夏不去热乳,令儿吐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

  • 正气

    ①同真气。人体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参见真气条。②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灵枢·刺节真邪》:“正气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