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见《药材学》。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表里同病的热证。感外邪后化热,充斥表里;或本有内热,又感温邪。症见面赤、头痛、时时恶风、大渴,苔黄干燥,甚至心烦谵语等。
见《桂海虞衡志》。即韶子,详该条。
见《群芳谱》。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飞蓟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①指痢疾。“澼”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因自肠排出,故称肠澼。《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②指便血。《古今医鉴》卷八:“夫肠澼者,大便下血
病证名。惊风入肺而兼抽搐者。出《小儿药证直诀》。详惊涎入肺条。
舌干焦黑而短缩。为厥阴热极,或食郁热极舌肿所致,急予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苦寒泻火,通腑泄热(见《伤寒舌鉴》)。参舌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