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气

五气

①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②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更立,各有所胜。”③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④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五气护身之华。”谓五脏内在变化反映在外表上的五种气色。青气自肝而出,白气自肺而出,赤气自心而出,黑气自肾而出,黄气自脾而出。观五色可察五脏之变化。⑤土气。土位中央,其数为五,故名。⑥指五味所化之气。《类经》卷十六:“五气,五味之所化也。”

猜你喜欢

  • 鸡肶胵

    出《本草经集注》。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洄溪脉学

    书名。原题清·徐灵胎撰。1卷。作者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谿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虽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

  • 运气喘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喘》。指岁运失常,气候变化所致的气喘。①中岁金太过而致者,症见咳嗽气逆,肩背痛,喘喝有声,胸凭仰息等。当治以温剂。②由岁火太过,火攻肺虚而致者,症见喘咳肺胀,呼吸响鸣,寒热,少气

  • 颠狂废人

    【介绍】:见刘邦永条。

  • 温灸器

    灸具名。又称灸疗器。是一特制的金属圆筒,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上孔可以通风出烟,下孔用以传导温热。内另有小筒一个,可置艾或药物燃烧。使用时,先将艾或药物点燃,置灸器于应灸之处,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

  • 迪庆藏药

    民族药著作。杨竞生等著。上下两册。全书载藏药598种。分矿物、动物、孢子植物和木本种子植物四类。药物名称按藏文字母顺序排列,藏汉两种文字对照。每种药分效用、来源两项叙述。部分药物还有别名、成分、药理、

  • 大麦芽

    见《本草汇言》。即麦芽,详该条。

  • 声嘶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红炉点雪》卷二:“金为火烁而损,由是而声嗄、声嘶见焉。”即音嘶。详该条。

  • 幽门

    ①经穴名。代号KI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门。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旁开0.5寸处。一说:挟巨阙两旁各一寸五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并有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