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三种邪气互相结合而成的致病因素,为痹证的主要病因。《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证名。见应候条。
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乳食,物出作馊酸气者是也。”临床多伴有腹痛,面色黄滞,发热,不喜饮食。治以化乳消食为主。宜胃苓丸,煨生姜煎汤研碎调服。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金代医家。祖籍山东曲阜,五世祖官居滕县。世代以儒学显名。精通医术,很敬慕仓公之为人。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常往来于东平(今山东泰安),为人治病有显效。著有《素问钩玄》、《仲景或
罨法之一。用凉水或冰块作局部掩覆的方法。有降温、止血的作用。例如以湿冷毛巾罨额上、耳背,止鼻出血;冰块罨腋下额上,帮助降温。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露蜂房,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出周于蕃《推拿仙术》。《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走马在琵琶下,斗肘之上,以大指按之,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