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臭,名曰怒膈。”参见五膈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厥证之一。①指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
出《丹溪心法》。即乳积。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介绍】:见叶文龄条。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