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病源候论·奔气候》。即喘证。由于肺主气,肺气通行于脏腑,若肺受邪则气道不利,诸脏气壅,故致气逆上奔。参见喘证各条。
【介绍】:元代医家。蒙古族。任尚膳院使,统领尚食、尚药局。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阳热炽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见陆氏三世医验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心痛。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即舌质。详该条。
即药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