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有产儿下。若胞衣不落者。世谓之息胞。”详胞衣不下条。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淋沥之意。详淋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介绍】:见王锡鑫条。
即瞳神。《灵枢·大惑论》:“骨之精为瞳子。”详瞳神条。
气功功法。从立式八段锦中衍化出来以坐式进行的十二节动功。见于《寿世传真》。十二节动作分别为:①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②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③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④微摆撼天柱;⑤赤龙搅水津,鼓
外治法之一。病变部位涂药后,再加火烘的方法。适用于鹅掌风、皲裂疮、慢性湿疹、牛皮癣等皮肤干燥搔痒的疾病。
书名。1卷。清·曹心怡撰。刊于1890年。本书论述喉痧(即猩红热)一病的源流、病因、病证、脉象、治法、禁忌等,并附若干治疗方剂。有独到之处,现有《中国医学大成》(附增眉注)本。
【介绍】: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盱眙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介绍】:宋代医生。撰《妙济方》一卷,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