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心斋
【介绍】:
见吕田条。
【介绍】:
见吕田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
古刺法。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方论条。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五度之一。出《素问·方盛衰论》。测度筋的大小、坚脆,对使用燔针劫刺等强刺激疗法时,注意区别对待。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见《清异录》。为木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