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里

猜你喜欢

  • 皴揭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多由风燥伤表,内郁血分以致耗伤津液,气滞血枯而成。患处皮肤干涩枯燥,甚则裂口、出血、疼痛、手足干枯不荣。治宜养血润燥,佐以清火。内服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花粉、黄柏、五味子

  • 经后腹痛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女科》。指经行之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多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参见气血虚弱痛经、肝肾亏损痛经条。

  • 伤积

    出《幼科金针》。即小儿积证。见该条。

  • 郄穴

    经穴分类名。见《针灸甲乙经》。郄,是间隙的意思,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穴位称郄穴。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郄穴一个(见表),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

  • 张元素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金代著名医学家。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自幼攻读四书五经,后来抛弃科举,专心学医,精通医术,据记载因治愈名医刘完素伤寒病而闻名。对当时医学界过分泥守古方的风气提出了批

  • 六腧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 朱君平

    【介绍】:见朱有治条。

  • 陈修园

    【介绍】:见陈念祖条。

  • 暑湿喘逆

    喘证之一。《症因脉治·喘症论》:“暑湿喘逆之因,《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此暑气也。因于湿,首如裹,面胕肿,呼吸气喘,此湿气也。暑湿袭于皮毛,干于肺胃。”症见喘息气粗,烦闷口渴,多言身重,汗出身

  • 瘪螺痧

    痧证之一。系霍乱的俗称。因患时吐泻交作,血液停滞,手指螺纹下陷故名。本证可见于剧烈吐泻所引起之重度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