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的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但有些内容尚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整理提高。

猜你喜欢

  • 平脾脉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指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从容均匀之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 清咽白虎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玄参、羚羊角、马勃、麦门冬、石膏、知母、生地黄、犀角、甘草、竹叶、粳米。水煎服。治疫喉毒壅阳明,咽喉腐烂,壮热痧艳,口渴面赤,舌绛少津,神烦自汗,脉洪。

  • 吴居敬

    【介绍】:见吴正伦条。

  • 山瘴疟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

  • 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出《素问遗篇·刺法论》。《类证治裁》卷一:“疫为时行疠气,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门阖境,多发于兵荒之后,不数见。常疫则一隅数家,一家数人

  • 前推八匹马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置掌于两胁,挺胸,目平视,两掌心相对,拇指伸直,四指并拢,两臂用力徐徐前推,伸直,再慢慢屈肘,收回至两胁。

  • 肉桂子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桂丁之别名,详桂丁条。

  • 瞀昧

    证名。指神情烦乱昏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 大便下血

    病证名。《证治准绳·幼科》:“大便下血者,是大肠热结,损伤所为也。脏气既伤,风邪自入,或蓄热,或积冷,或湿毒积于脾胃,或疳食伤于脏腑,因兹冷热交击,疳湿互作,致动血气,停留于内,凝滞无归,渗入肠中,故

  • 树莓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