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导赤泻心汤

猜你喜欢

  • 何修业

    【介绍】:参见何游条。

  • 脾土

    ①即脾,脾为土脏。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即脾经。详该条。《针灸大成》卷十:“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大拇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大指,通背右筋

  • 五补汤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为末,分为十帖,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

  • 秉风

    经穴名。代号S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肩解。属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肩后肩胛岗上窝之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时有凹陷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和付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并有

  • 李世勣

    【生卒】:583~669【介绍】:唐代医家。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曹县)人。以医名,本姓徐,因避讳改名李勣。唐太宗、高宗时身居要职。657年曾与许孝宗、孔志约等参与并领导《新修本草》的编写和颁行工作

  • 目割

    为眼睑时时眨动的证候。《审视瑶函》谓本症有四:①两目连劄,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胆经风热,欲作肝疳,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②有雀目眼劄,服煮肝饮兼四味肥儿丸。③有发搐目劄,属肝胆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继

  • 三黄泻心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

  • 石钻子

    见《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为钻石风之别名,详该条。

  • 海蕉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 疠风口眼斜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卷三。由肝经血虚,风热内起所致。可见口眼斜,手足抽搐,眉棱痒动。宜补肝滋肾。内服加味逍遥散或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