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之一。用泻水作用峻烈的药物治疗水肿实证的方法。适用于颜面、四肢浮肿,或腹中有癥块而有腹水,或胸胁有积水,而脉沉实之证。常用方有十枣汤、禹功丸之类,常用药有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等。
即指针疗法。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介绍】: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若瑛。辑有《方便书》10卷,未见流传。
《医方简义》方。当归二钱,炒白芍药、柴胡、鹿角霜各一钱,青皮八分,茯苓、夏枯草各三钱。加青橘叶十片、菊花二钱,水煎服。治妊娠乳痈。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见《本草便读》。即三七,详该条。
涎唾、口津的俗称。
书名。18卷。卷首、卷末各1卷。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魏氏注解《伤寒论》,除前有总论外,对六经病、瘥后劳复、霍乱等篇,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