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微波针灸

微波针灸

以针刺和微波热效应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应先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穴针刺,然后把微波针灸仪的天线接于针柄并固定,调节输出功率,其大小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为度,一般以17~18V为好。每穴每次5~20分钟。治疗完毕,将输出功率旋纽转到0位,关闭输出开关,取下天线,起针。本法适应症很广,特别适用于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胃脘痛痛经腰痛关节肌肉痛等。靠近眼睛、睾丸和脑等部位的腧穴不宜采用本法治疗。

猜你喜欢

  • 伤寒论释义

    书名。①《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成都中医学院主编。本书以提要、释义为主,结合词解,选注诠释《伤寒论》。论述简明,选择诸家学说亦较精练。卷首概论部分能融会经义,使读者对六经辨证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本书

  • 幽谷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 胃阴虚

    证名。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多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症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

  • 虚哮

    病名。指元气素虚,反复日久的哮证。《寿世保元·哮吼》:“哮吼十数年,发则上气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发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类证治裁·哮症》:“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为虚,其盐哮、酒哮、糖哮,

  • 仁术便览

    书名。4卷。明·张浩撰。刊于1585年。本书收选明代以前的临床各科验方分类编辑而成。内容包括中风、厥病、痛风、中寒等94类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科等,有论有方,选方大都切于实用。末附炮制

  • 枳壳黄连汤

    《症因脉治》卷二方。枳壳、黄连、甘草。水煎服。治积热咳嗽,热结大肠者。

  • 熊柳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鳝藤之别名,详该条。

  • 泻白-物汤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 春莲秋柳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 邵元伟

    【介绍】:见邵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