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燮臣。湖北孝感县人。纂辑有《医学六种》(1186年刻行)。
脉象。脉过于尺下部位,为阳气关闭于内,阴气被格拒于外,故称。《难经·三难》:“遂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通讯》(1):34,1972。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亦称心痿。由于心热火炎,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屡屡失血,脉失濡养所致。症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着地站立。《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
即龙虎升降,见该条。
证名。又名久腰痛。见《外台秘要·久腰痛方》。详久腰痛条。
【介绍】:宋代官吏。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左藏库使,撰有《左藏方》,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