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生发神效黑豆膏

生发神效黑豆膏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黑豆、巨胜子三合诃子皮一两。为末,以水拌匀,置竹筒内,乱发塞口,置煻灰内煨取油,贮瓷器中。先以米泔皂角煎汤洗头,拭干涂患处,日二次。治小儿脑疳,头发连根作穗子,脱落不生,及白秃疮发不生。

猜你喜欢

  • 痧痨

    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为麻疹后久咳不止,肌肉削瘦的病证。多由病儿胎禀不足,麻毒深重,热久伤津所致。多见于麻疹之后,热留不退,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如病情迁延不愈,则见睡时露睛,口鼻

  • 肾咳

    病名。①指咳引腰背痛,甚则唾涎者。《素问·咳论》:“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因肾受寒邪所致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因肾阴枯涸所致者,用人参固本丸,或用都炁丸加人参等。参见肾经咳嗽条。②十

  • 佐脾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山楂肉三两,莱菔子、连翘、陈皮各五钱,赤茯苓、半夏各二钱。为末,粥糊为丸。治食不消化成积痞闷。

  • 黄占

    见《种福堂公选良方》。为黄蜡之别名,详蜂蜡条。

  • 清胰汤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柴胡、白芍药、生大黄(后下)各15克,黄芩、胡黄连、木香、延胡索、芒硝(冲服)各9克。水煎服。功能舒肝理气,清热通便。治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 大槌

    见大椎条。

  • 两胁肿痛

    证名。指两胁部肿胀疼痛。多由湿热而致。《张氏医通·诸痛门》:“两胁肿痛,或腹痛,或小便滞者,属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录·胁痛门》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而致,用败瘀止痛汤。

  • 唇疡

    出许慎《说文解字》。即唇疮。详该条。

  • 通木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宽三寸、厚二寸,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的木板,板的外面平整,向脊背的面刻成凹形,务与脊骨皮肉吻合,并按其长度划分五分:第一分自左、右两侧面斜钻各二孔;第三、四、五分,

  • 实痞

    证名。指有邪有滞的痞症。多由湿浊内阻,寒滞脾胃,痰食内结,或肝气郁遏或外邪内恋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治宜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