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砧骨

砧骨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猜你喜欢

  • 手心主之筋

    手厥阴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 剑脊翳

    病证名。①属宿翳。《证治准绳·杂病》:“亦名横翳,色白或如糙米色者,或带微微焦黄色者,但状如剑脊,中间略高,两边薄些,横于风轮之外者,即此证也。”又称剑横秋水。不论其厚薄如何,因为横贯黑睛,遮掩瞳神,

  • 葛稚川

    【介绍】:见葛洪条。

  • 古作脣。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为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与发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 病理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 睁光瞎

    病证名。又名睛光瞎。为外眼无特殊改变而目盲者之俗称。参见青盲、暴盲等条。

  • 标印

    推拿方法名。见《串雅·绪论》。即提痧。详该条。

  • 应突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胸部乳头外开2寸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下1寸处。主治饮食不入,腹满肠鸣泄泻,大便不节,以及肋间神经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海上名方

    见海上方条。

  • 蛊痢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