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腧穴或病变部位,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针灸资生经》:“治疟之方甚多,……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于故帛,未灸即起小泡,谓之天灸。”贴敷药物常用的有鲜旱莲草、鲜毛茛斑蝥、胡椒粉、蒜泥或成药丁桂散等。贴敷时间应视病情、穴位、药物和治疗要求而定。如发生水泡即应弃药,并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涂以龙胆紫,外用敷料保护,以防感染。本法适用症很广,但多用于慢性发作性的疾病。

猜你喜欢

  • 黄头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 茱萸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吴茱萸一两三分,白术五两一分,猪膏五两,宿姜汁八两。前二味为末,纳姜汁、猪膏中,煎成胶饴,每服一大匙,食前温酒调下。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下不通,噫宿食臭。

  • 泪堂

    解剖名。又名泪窍。《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指上下眼弦鼻侧端之小孔窍,今称泪点,为泪液排泄通道之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

  • 张三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叔承,别号嗣泉,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世医之家,曾博采群书,汇要而编成《医学六要》一书,共十九卷,包括《四诊法》、《经络考》、《病机部》、《治法汇》、《

  • 夹挤分骨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用手指相对夹挤两骨间隙,使靠拢之骨折段的间隙分开,按单骨折对位即可。适用于双骨(如尺桡骨、胫腓骨、掌骨、跖骨)干部骨折发生相互靠拢移位者。

  • 牙缝出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齿衄。详该条。《鲍氏验方新编》卷一:“不外阴火内燔,冲激阳明……方用大熟地二两、麦冬三钱、上桂一钱、炮姜五分、淮牛膝三钱、粉甘草二钱、附片一钱。煎浓冷饮。”

  • 修脚术

    简称修脚。即治脚病的手术方法。明《外科启玄》卷七,已有修脚人的记载。目前随各地风俗不同,约有三路师承,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河北路以北京为发展中心,特点是技术巧妙、活茬细致,擅长于修治各种脚病。江苏

  • 别气

    旁行的经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 犬齿

    又名虎牙。即今之单尖牙。

  • 八极

    八方。《素问·五运行大论》:“临观八极。”张志聪注:“地之八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