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风疹块

经行风疹块

病证名。亦名经行隐疹,经行癗。经前荨麻疹。指每值临经或行经期间,周身皮肤突起红疹,块形大小不一,或起风团,融合成片,瘙痒异常,经净渐退的病症。多因血虚风热血瘀所致。若因素体血虚,或久病失养,营阴暗耗,经行阴血益虚,血虚化燥生风,风盛则痒,症见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面色不华,治宜养血疏风,方用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去川芎、加旱莲草,生地;若素体阳盛或过嗜辛辣,血分蕴热,经行时气血俱盛,风邪乘虚而入,与热相搏,遂发风疹,症见身发红色疹块,堆累成片,瘙痒难忍,遇风遇热加重,经量多,色鲜红,治以清热散风,方用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秦艽牛蒡子枳壳麻黄犀角黄芩防风甘草升麻玄参)加生地、丹皮;若气机不畅,瘀血内阻,经行冲任失畅,经血渗溢肌肤,遇风则鼓之外出而发风疹,疹色呈瘀斑状,月经量少,有血块,子腹刺痛。治宜活血祛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稀签草、紫草根、荆芥牛膝

猜你喜欢

  • 乌鲗骨丸

    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

  • 白缠喉

    病名。白喉早期的名称,俗称白菌。《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重楼玉钥》卷上:“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违……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

  • 类搐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 惊疳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 麦蓝子

    见《甘泉县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 心蔽骨

    即蔽心骨。详鸠尾骨条。

  • 寒热病

    ①《灵枢经》篇名。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故名。文中介绍了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以及骨痹、热厥、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

  • 三甲皮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 修内丹法秘诀

    气功功法。是一套在胎息基础上加以引导,“还精补脑”的静功之法。见于《上洞心丹经诀》。

  • 产育保庆集方

    见产育保庆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