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苔中有黑小斑点的舌象。若黑色斑点能刮净者,为湿热之候;若不能刮净者,里有实热,阴液欲竭(见《伤寒舌鉴》)。
出《石药尔雅》。为空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瞳人倾偏一侧之严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人反视。证见眼“珠斜翻倒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审视瑶函》)。本症为神珠将反之严重者,目珠斜倾于一侧,其黑睛可全为眼眶所掩没。属目偏视之重
【介绍】:隋代医药学家。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即性味。指药物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基本属性,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饮食减少。《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食减,四肢不举。”治详不能食条。
即红尖黑根舌,舌的前半部红色无苔,舌根有燥黑苔。为热在下焦之候,大便秘结者,宜通下泄热(见《伤寒舌鉴》)。
古病名。亦称贲豚。《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肾之积名曰贲肫,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肫贲走之状。”详贲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