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臁疮

臁疮

病名。生于小腿溃疡。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裙边疮烂腿。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本病生于小腿臁骨(胫骨)部位,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脂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久不收口。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用薭薢化毒汤;久不愈者,宜补养气血,和营解毒。宜服桂枝加当归汤十全大补汤。用金黄膏掺九一丹外贴。久不收口者,用夹纸膏加缠缚法,或用细白砂糖撒满。胶布牢贴。相当于下肢慢性溃疡。

猜你喜欢

  • 滑翳内障

    病名。又名滑翳。《秘传眼科龙木论》:“瞳人内有翳如水银珠子,不辨人物,宜金针拨之。”属圆翳内障范畴。详该条。

  • 红石胡荽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 骭疮

    病名。骭,胫骨也(《说文》)。宋《荘季裕著鸡肋编》:“疮发于足胫骨旁,肉冷难合,色紫而痒者,此人谓之臁疮,南人呼为骭疮,其实一也。”即臁疮之别称。详臁疮条。

  • 长虫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长春七之别名,详该条。

  • 疔毒

    出《保婴撮要》卷十二。即疔疮。见该条。

  • 白蒺藜

    出《药性论》。即刺蒺藜,详该条。

  • 响惊

    病证名。惊风之一。清·许宣治《许氏幼科七种》谓小惊风发搐“发热目窜,忽然抽掣啼叫者,俗名响惊。”治宜清痰热,平肝风。用《怡堂散记》方:连翘、赤芍药、炒山栀、天麻、钩藤勾、桔红、半夏、代赭石、茯苓、甘草

  • 温病条辨白话解

    书名。浙江中医学院编译。本书将《温病条辨》原文予以语译和注解。对其中与临床实际关系较少的部分原文,予以适当的删节或节译。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卷首原病篇和历来各家意见或争论较多的问题(如温病用桂枝汤

  • 暗乳蛾

    病名。亦称鸡心蛾。系指乳蛾生于喉中因其小而不易见者。《喉科种福》卷四:“蛾生喉中,其痛倍常,医不能见。俗名鸡心蛾。”多由肺胃热蕴,复感外邪,风热邪毒上冲咽喉所致。属乳蛾类。详乳蛾条。

  • 金茶匙

    ①见《闽东本草》。为螺厣草之别名。②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向天盏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