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又“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病名。多因少阴虚亏,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薰灼咽喉而成。症见咽喉红肿不甚,微痛,干灼不适,或有异物感,晨轻著重,至夜尤甚,唇红颧赤,口舌干燥,手足心热,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大补阴
证名。见《石室秘录》。①由脾经积热所致之口唇干燥开裂,甚则干裂出血,渴欲饮水。治宜养阴清热润燥,服泻黄饮子加减,外擦润燥油脂。②指兔缺或外伤所致唇破裂等。
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用于阴道、肛门的,亦名坐药)。如治疗慢性鼻旁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又如妇女滴虫性或霉菌
【介绍】:元代医生。字可豫,号神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任海盐州医学教授,精心研究《内经》等古医书,强调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缓急等灵活用药,治病有很好效果。
指寸法之一。以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故名。《千金要方》:“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
【介绍】:明代医生。字致吾。山东新城人。因家贫而学医。从名医刘南川学习,久而出名,曾任太医院吏目。治病根据体质强弱、地理、气候而下药,效果较好。尤其精于伤寒、痘疹。
由腕骨八块与桡、尺骨的下端构成的腕关节。《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见《江西中药》。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同汤方。清·汪昂《汤头歌诀》将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编成歌诀,便于学者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