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疝

虚疝

病名。指疝证迁延致虚或虚体患疝者。《医钞类编》卷十四:“疝亦有挟虚而发者,其脉不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轻,惟觉重坠牵引耳。”《景岳全书·疝气》:“疝久者必多虚证,或以元气本虚而偶患者亦有虚证,或不耐劳苦而微劳即发者亦有虚证,当以脉证辨之。凡治虚疝,当察其虚在阴分或在阳分。阴虚者,轻则暖肝煎八味地黄丸,甚则理阴煎补阴益气煎之类酌而用之;阳虚者,宜温胃饮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若阳虚至甚者,必用桂附椒姜或以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参见疝气条。

猜你喜欢

  • 靳从谦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是太医靳豪的后代,高宗绍兴初为内直翰林医官。

  • 肝痨

    病名。①即肝劳。详该条。②《慎柔五书》以虫在于肝则成肝痨。治以五凤丸等方。

  • 经候不匀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足蹬法

    即足牮法。详该条。

  • 筛骨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 仁斋直指

    书名。又名《仁斋直指方论》、《仁斋直指方》。26卷。宋·杨士瀛撰于1264年。这是一部以介绍内科杂病证治为重点的临床综合性医书,作者据证释方,摘取诸家效方,参以家传经验,区别不同的病证,对证施方,在治

  • 伤食发丹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伤食而发的丹毒。因其脾胃之气未充,乳食过度,不能运化,蕴积化热,达于肌表,复感风热邪毒,故成此症。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多啼,身多红晕,皮肤灼热,不思饮食;食积甚者,可见

  • 苦板

    见《本草纲目》。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 平血饮

    见《观聚方要补》卷八。即升麻葛根汤,见该条。

  • 脐中生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脐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