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时流脓水,便痛出血。”相当于内痔、混合痔或并发肛漏者。治疗参见各该条。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出《眼科龙木论》。即蝉蜕,详该条。
见《药品化义》。为酸枣仁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期人。父为世医,楼护年少时曾研读医书,后又投身政界。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耳内腥臭,多由澡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搏于气血,酝酿成热所致。治法见伍耳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指治疗白喉中比较次要的药物,称为“次将”。云:“白喉初起,辨别不明及症之轻者,与凡风邪之症,皆以此等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种。”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方书名。1卷。宋·董汲撰。约成书于11世纪末。原书共载医方100余首,于明代失传。今本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者,仅存40余方。本书系作者为行旅急病者所提供的简易验方。分为斑疹、痰证、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