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为阳,故名。①指心火。详该条。②指阳热亢盛,通常多见于温病。详气分病条。
见《本经逢原》。即甜瓜子,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章门,见该条。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即肺胀。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橙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①脂膏。《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②心下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后,出于鸠尾。”见膏肓条。③肥胖人的一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
小儿偶尔出现睡寐不醒,可因乳母酒醉乳儿,致儿亦醉而睡寐不醒,其脉和平,与惊睡之脉洪大而强不同,不能误作惊风治疗。宜用甘草、葛花、砂仁、贯众煎服,解酒即醒(《儒门事亲》)。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生地黄、茵陈、黄芩、鲜石斛、犀角、石膏、枳壳、麦门冬、人中黄、马勃。加鲜枇杷叶(蜜炙,绢包),水煎服。治疫喉腐烂,或白或黄,神烦痧赤,唇舌破烂,口渴溲赤,脉数,苔燥而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