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远血

远血

病名。指便血之先排便、后下血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因脾气虚寒,不能统血所致者,症见血色暗黑,唇淡口和,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宜用黄土汤温阳健脾坚阴止血。因阴虚火旺壮火食气脾阴虚肺气燥,失其敛摄之制者,宜用人参清肺汤。因肝经怒火,肺经忧郁,以致血不藏摄者,用归脾汤加山栀、麦冬、五味,或用凡栀逍遥散阿胶桑寄生地榆。若虚损不足,下血过多,脾气不固,肾气不强,面色萎黄手足厥冷六脉微弱虚浮者,宜大补肝脾肾三经,用人参养营汤补脾,胶艾四物汤加巴戟甘草补肝,断红丸补肾(见《血证论·便血》)。参便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乳不消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乳积。详该条。

  • 类编经验医方大成

    见医方大成条。

  • 吹鼻

    即鼻。详该条。

  • 伤损腰痛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九十。因打仆、坠堕致使腰部筋肉受损,经脉气血瘀滞所致。证见腰部疼痛、肿胀、青紫、重者脊部亦痛,活动艰难。治宜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内服地龙散或复元活血汤化裁,并可采用针灸、按摩及药

  • 经隧

    指潜布于表体以下运行气血的经络通路。《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遂焉。”

  • 土疡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世又呼偷针眼。”即针眼。详该条。

  • 燕士俊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家贫,刻苦读书,因母病故而潜心学习家藏医方,治病多效。并用所得报酬周济穷人。著有《保婴集》,未及完稿而死。

  • 月经过少

    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

  • 白喉证治通考

    见医药丛书条。

  • 华佗琼酥散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蟾酥一钱,半夏、羊踯躅各六分,川乌、胡椒、川椒各一钱八分,荜拨三钱。为末,每服半分,陈酒调服。用于痈疽疮疡施刀前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