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酒癥丸

酒癥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雄黄(如皂角子大)六块,巴豆(不去皮油)、蝎尾各十五个。为细末,入白面五两五钱,水泛和丸,豌豆大,候稍干入麸内同炒香,将一粒放水中,如浮于水上即去麸,每服二粒,温酒或茶水送下。治饮酒过度,头旋恶心呕吐不止,及酒积停于胃间,遇饮即吐,久而成癖。

猜你喜欢

  • 长针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巫方

    【介绍】:见巫妨条。

  • 肉瘤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多因思虑伤脾,脾气郁结所致。瘤体初如桃李,渐大如拳,其根宽大,坚实柔韧,皮色不变,无热无寒。治宜健脾益气,开郁化痰。用归脾汤化裁,亦可手术治疗。相当于肌纤维瘤。

  • 发脑

    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指有头疽生于玉枕或风池穴处者。由热毒上壅所致,忌灸。余证治同有头疽,参见该条。

  • 散俞

    又称散穴。《素问·诊要经终论》:“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张隐庵注:“散俞,络脉之俞穴也……盖春气生升于外,故当于散俞溪谷之间而浅刺之。”

  • 鲍山

    【介绍】:明代江西婺源人。字元则,号在斋,自署香林主人。尝入黄山修道,筑室居白龙潭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及阅王西楼《野菜谱》,遂将访采可食野菜种于家圃。后得《救荒本草》,又参其书,按时采取,如法调食。谓

  • 并稸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血风疮

    病名。指某些瘙痒性皮肤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由肝经血热,脾经湿热,肺经风热交感而成。本病遍体可生,初起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日轻夜重,抓破则流脂水,浸淫成片;病久风邪郁于肌肤,则耗血生火,瘙痒倍增

  • 己椒苈黄丸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 宽喉法

    推拿方法名。即喉科擒拿法。见擒拿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