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饮食辩录》。6卷(其中卷1及卷6又各分上下)。清·章穆撰。刊于1823年。分总类(包括水、火、油、代茶)、谷类(包括饭、粥、酒等)、菜类、果类、鸟兽类、鱼虫类等六大类,653种。每种均以《本草纲
【介绍】:见殷浩条。
儿科面部望诊的部位。见《丹台玉案·小儿科》。眉心离宫主心火;颞部,右坤宫主命门,左巽宫主小肠;耳门前,右兑宫主肺金,左震宫主肝木;口角旁,右乾宫主大肠,左艮宫主肾水;颏坎宫主肾水。中央戊巳土,疎黄无辛
即咽后壁。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介绍】:见凌奂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书名。1卷。清·张倬撰。本书所称伤寒兼证,不拘于六经病兼证范畴,包括伤寒兼杂病的多种情况。作者分析了中风、虚劳、内伤、宿食、头风、泻利、胎产等17种兼伤寒的病证,以问答方式,阐述这些伤寒兼证的病因、病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黄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