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颈项强痛

颈项强痛

证名。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见《证治准绳·杂病》。常可与项强项痛颈肿并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风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遥散肝血虚肝火旺,亦筋燥强急,宜首乌汤。而其所属诸病,有项下卒肿坚硬者,由于肝肾之病,昆布海藻海带必用,外则于风热湿三者参之;有常惯项痛者,宜六味丸,间服和气饮;有感冒项强或痛者,宜驱邪汤;有痰盛项痛者,宜治风豁痰汤;有湿盛项痛者,宜加味胜湿汤;有项筋急,不得转侧者,宜木瓜煎;有肾气上攻,项筋连背痛,不可转侧者,宜椒附散;有腮项相连肿痛,发热便闭者,宜防风通圣散;有项面肿,众人一般者,是疫疠,宜普济消毒饮;有脑后肿者,恐是疽,宜黄连救苦汤;若兼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便秘,宜石决明汤;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防风解毒汤;有颈项结核坚肿,色红渐热者,是热毒,宜连翘消毒饮;有项强不能回顾,动则脑痛,脉弦数实者,是痰热客太阳经,宜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红花;有伤寒后,项前后肿硬作痛,身热者,宜柴胡葛根汤;有伤寒后项肿痛,却不红,身不热者,宜牛蒡甘桔汤;有项强,卒口噤,背反张,成痓病者,宜乌药顺气散加羌活、独活木瓜,以上皆项强之病。”参见项强、项痛等条。

猜你喜欢

  • 何澄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民间医生。精于医术,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后东宫疾,国医治疗不效,有诏召草泽医,澄应诏进药而愈。

  • 华元化

    【介绍】:见华佗条。

  • 寒泻

    病证名。又名寒泄。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

  • 本草经解要

    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经解》。4卷。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1724年(雍正2年)刊行。本书选录《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古书

  • 脉原

    脉学著作。3卷。日本。大西葆光撰于1860年。本书广引历代医家之说,阐述常见27种脉象所主病证。又摘录《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脉诊之原文,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分析其病证及治法。书中或因脉论证,或因证

  • 逆证

    指病情不按一般规律发展,突然加重而出现的证候。如麻疹病风寒闭束,疹暗淡不透、咳喘鼻煽;或热毒壅滞,谵语烦躁、疹色紫赤;或气虚神乏,疹浅淡稀落难出;或下利不止等均属逆证。出现逆证有各种原因,如正虚邪盛,

  • 脾阴虚

    指脾气散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

  • 口不能言

    症名。指语言发生困难。可由中风及多种疾病导致。《万病回春·中风》:“中经脉者,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口不能言,为在中也。”《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语言蹇涩……皆由肾脉之气不能

  • 驱蛔汤三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槟榔30克,使君子、苦楝皮各24克,雷丸、大黄(后下)各9克,厚朴、枳壳各12克。水煎服。功能驱虫通便。治胆道蛔虫症,驱除肠道蛔虫。

  • 洪锦斋

    【介绍】:见洪兆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