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颤振

颤振

①证名。《医学纲目》卷十一:“颤,摇也;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走,头摇动不止。《证治准绳·杂病》:“颤振,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治宜滋阴养血平肝熄风为主,可用空振丸、摧肝丸。因气虚者,用参术汤。因心虚者,用平补正心丹。因痰浊者,用导痰汤加味。本证常见于震颤麻痹、老年性震颤等疾患。②指战栗。《张氏医通·诸风门》:“颤振,经云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深师曰:振乃阴气争胜,故为战;栗则阳气不复,故为颤。”

猜你喜欢

  • 石胆

    出《神农本草经》。为胆矾之别名,详该条。

  • 中运

    运气术语。见《素问遗篇·本病论》。凡十干所统之运的通称。因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运居于天地之中,气交之分,统司一岁之气,故名。

  • 巴达杏仁

    见《本草通玄》。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 务中药性

    书名。18卷。另附卷首及卷末各1卷。清·何本立撰。刊于1845年。作者字务中,故取为书名。本书自《本草纲目》中选出药物约560余种,每种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解说明,并标注音释。首卷为脏腑用药式、引经

  • 妊娠二便不通

    病证名。见《女科知要》。即妊娠大小便不通。详该条。

  • 内伤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脏腑不调及情志失常、伤食等引起的呃逆症。因中气不足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因胃气损伤,食滞中焦者,宜枳术汤、苍朴二陈汤。因膏粱积热,胃火上冲者,宜栀连平胃散。因胃寒饮冷、

  • 勒荔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 膂筋

    出《灵枢·九宫八风》。指脊骨两旁浅层肌肉的肌腱。

  • 肩锁骱

    解剖部位名。即肩锁关节。

  • 脑转耳鸣

    病证名。系指头目眩晕而兼耳鸣。《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由肾虚髓海不足所致。可见于今之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