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为绿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人干缺。详该条。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一般症状为心悸,心痛,怔忡,气短,健忘,易惊,心中闷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自汗,盗汗,肢麻,舌淡胖嫩,或嫩红,脉虚或促或结或代。参见
丛书名。刊于1641年。系明·王肯堂《医镜》与明·蒋仪《药镜》二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为一软骨,状如马蹄,系于舌根,筋脉相连。司舌之活动,与饮食和发音均有关系。
即重腭。详该条。
指病邪有发展的趋向。如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今微汗热不退,心烦口渴脉数,是风寒病邪化热将要传里的征象。
【介绍】:见陈元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