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
【介绍】:见蒋仪条。
化痰法之一。治疗热痰的方法。由于邪热壅肺,炼液成痰。症见咳嗽不利、咯痰黄稠、面赤烦热、舌红苔黄等。用葶苈、黄芩、桑白皮、栝蒌皮、象贝母、芦根之类。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详心主神明条。
病证名。麻疹口鼻出血。元·滑伯仁《麻证新书》:“夫麻证衄血。因肺胃中热毒,迫而上升,初潮得之,原是顺候,乃逆邪外移,衄血即是宣毒之意,不必遽止,倘失血太过,恐至亡阳。经云:‘夺血者无汗,用犀角地黄汤加
病证名。指囟门肿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囟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囟肿也。热则肿而软,冷则肿而硬。”因热而肿者,宜清热解毒,以青黛冷水调敷于局部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运气术语。指运与气属于同类而化合,成为影响该年气候与发病的一个因素。如木同风化,火同暑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属于运气同化的又有天符、同天符、岁会、同岁会、太乙天符等之别。各详该条。
简称针感,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不同针感的出现,和患者的体质、病种、针刺的部位以及刺激量的大小有关。凡进行针刺治疗,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至于针刺
病证名。《幼幼集成》卷六:“凡儿素常肌肥,痘后羸瘦,虽能饮食,而不为肌肤,乃气血虚故也。治之须明阴阳,不可偏胜。偏阳则伤血,偏阴则伤气,愈见乖离矣。阴日宜服参苓白术散,阳日宜服当归养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