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一味药

一味药

《中药大辞典》:一味药

药材名称一味药

拼音Yí Wèi Yào

别名野槐树(《植物名实图考》),野蓝枝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狼牙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豆柴岩豆柴、铁扫把、野绿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山皂角、铁皂角(《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绿豆(《四川中药志》),紫花地料梢、马料梢(《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全草。9~10月采收。

原形态马棘(《救荒本草》)

小灌木,高60~90厘米。茎多分枝,枝条有丁字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5~6厘米;小叶7~11片,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2.5厘米,宽5~14毫米,先端有凹陷,全缘,基部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平贴的丁字毛。总状花序,腋生,长4~6厘米,苞片脱落;萼小,斜形,绿色,具毛,5齿裂,不整齐;花冠蝶形,5瓣,红紫色或白色,旗瓣倒卵圆形,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直立无嘴,基部两侧各具短距;雄蕊10,2体;雌蕊单1,子房上位,扁长形,无毛,1室,胚珠4~5枚,柱头多呈画笔状。荚果圆柱形,褐色,有种子数粒。花期5月。果期8月。

本植物的根(一味药根)亦供药用,另详。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竹林下。分布于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苦涩,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寒咳嗽。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②《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抱胀,寒凉咳嗽,食停及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炖肉服。

复方①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马桑根、何首乌,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食积饱胀:一味药、刮经板、石竹根、鱼鳅串、萝卜子,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烂脚:马棘全草晒干,烧灰,用青油调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一味药

药材名称一味药

拼音Yí Wèi Yào

英文名Herb of False Indigo, False Indigo

别名野槐树山皂角、铁皂角、山绿豆、一味药、紫花料梢、野绿豆、马料梢、夜闭草、绿豆柴、苦处喜、豆瓣木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根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采收和储藏:在播种后的第2年8-9月收获,选晴天,离地面10cm处,割下地上部分,晒干即成,以后可每年收割1次。其根宜在秋后采收,切璺,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马棘,小灌木,高1-3m。茎多分枝,幼枝灰褐色,有棱,被丁字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平贴丁字毛;插叶小,狭三角形,长约1mm,时落;奇数羽状得叶,小叶7-11片,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5cm,先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有白色丁字毛。总状花序长3-11cm,花密集;花萼钟形,外被白色和棕色平贴丁字毛,萼筒生1-2mm,萼齿不等长,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蝶形花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长4.5-6.5mm,先端螺壳状,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龙骨瓣距长约1mm,基部具耳;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圆柱形,长2.5-4(-5.5)cm,先端渐尖,幼时密被短丁字毛,种子间有横隔,仅在横隔上有紫红色斑点。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00m处的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较温明向阳,耐贫瘠,常野生低山区的荒山、林边或石缝中栽培以选 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可利用荒坡和边角隙地栽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整地,开1.3m宽的高畦,按33cm插窝距开窝点播,每1hm2用种量15kg左右。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扯草、追肥1次。苗高15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3-4株。并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7、10月各再中耕除草1次,10月中耕除草后,还要追肥1次过冬。以后每年都要中耕除草3次,在3、5、10月进行,追肥2次,在3、10月中耕除草后施用,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连续收获4-5年后,由于根蔸衰老,要另行播种。

病虫害防治,虫害有蜂蝓及蜗牛,食害幼苗,可在晴天早上撒鲜石灰粉防治。

性状同属植物浙江木蓝IndigoferaparkesiiCraib与本品药效相同。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散瘀消积。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烧烫伤;疔疮;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食积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干品或炒炭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1、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马桑根、何首乌。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2、治小儿食积饱胀:一味药、刮经板、石竹根、鱼鳅串、萝卜子。熬水服。(《四川中药志》)3、治烂脚:马棘全草晒干,烧灰,用青油调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2.《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饱胀,寒凉咳嗽,食停及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曲毛露珠草

    药材名称曲毛露珠草拼音Qǔ Máo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曲毛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hybrid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草

  • 散血草

    《中药大辞典》:散血草药材名称散血草拼音Sàn Xuè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旋蒴苣苔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挖,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卵形或近圆形,

  • 三品一枝花

    药材名称三品一枝花拼音Sān Pǐn Yì Zhī Huā别名米洋森、地沙来源为水玉簪科水玉簪属植物三品一枝花Burmannia coelestis D. Don,以根入药。秋季采集,除去茎

  • 三叶排草

    药材名称三叶排草拼音Sān Yè Pái Cǎo别名奇异排草、三张叶、跌打鼠、土远志、三叶珍珠草、三块瓦来源报春花科三叶排草Lysimachia insignis Hemsl.,以

  • 天门冬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药材名称天门冬拼音Tiān Mén Dōnɡ别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

  • 棉花子

    《中药大辞典》:棉花子药材名称棉花子拼音Mián Huā Zǐ别名木棉子(《本草经疏》),棉花核(《兰台轨范》)。出处《百草镜》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药理作用参见"棉花根&

  • 华细辛

    药材名称华细辛拼音Huá Xì Xīn英文名Siebold Wildginger Herb别名大药、白细辛、马蹄香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 小金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金牛草药材名称小金牛草拼音Xiǎo Jīn Niú Cǎo别名细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紫背金牛、紫花地丁[广东]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花远志Polygala arv

  • 刚毛香茶菜

    药材名称刚毛香茶菜拼音Gānɡ Máo Xiānɡ Chá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Hispid Rabdosina别名烂脚丫巴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刚毛

  • 水胡满

    《中药大辞典》:水胡满药材名称水胡满拼音Shuǐ Hú Mǎn别名蟚蜞盖、虎狼草(《生草药性备要》),臭苦蓢、臭矢茉莉(《岭南采药录》),缸瓦冧(《广东中药》Ⅱ)。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