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第三指。《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
舌根黄苔、中淡红而尖有灰苔。为胃中郁热,证见心烦而渴,不吐不泻,胸闷脘胀,宜缓下泄热治之。若黄苔中心舌红绛而尖灰苔者,乃胃火炽盛,心营受灼、宜在清胃之中加清心之品(见《伤寒舌鉴》)。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法。是灸法的主体。施灸时艾炷的大小、多少,当以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施灸的部位结合考虑。如初病体质强壮,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