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障,遮蔽也。”指障碍视力之眼疾。一般将其归纳为外障、内障两大类。外障在睛外遮暗;内障在睛里昏暗。详外障、内障条。
【生卒】:708~833【介绍】: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公元708年,出生在西藏堆龙德庆地区。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曾多次到祖国内地和印度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学习医学,集
①病名。因劳损伤肝所引起的虚损之症。《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太平圣惠方·治肝劳诸方》:“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
见《广西中草药》。为伽蓝菜之别名,详该条。
指人体受父母精血所形成的胎元,是人身生命之本,与出生后饮食营养、生活调护的后天相对而言。先天之本在肾,故有肾主先天之说。
又称胃失和降。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痛,暖气、呃逆、呕吐等。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介绍】:宋代医生。撰《外科灸法论粹新书》1卷,佚。
病证名。地丁(即悬雍垂)红热肿痛。为心火上炎,血热为患所致。病之初起,地丁微红,逐渐肿大,继而色鲜红,肿甚而热痛,啼叫不安,妨碍吮乳、吞咽和呼吸,并有窒息的危险。治宜泻火解毒,用犀角、连翘、黄连、大青
见《本草纲目》。即壁钱,详该条。
见悬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