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古墨九方》:“胎前眼泪不止,口鼻涕流,服四物汤或艾叶生姜煎汤。”
病证名。见《经效产宝》。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阴蹻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2寸,再向前0.5寸处,当胫骨内侧缘的后方。本穴与复溜同高,其前后关系,参阅复溜条。布有小腿内
【生卒】:十五世纪中至十六世纪初【介绍】: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人。因父病而学医,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卒年78岁。他根据古代本草
见《国药的药理学》。即亚麻子,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别》。指从十二经脉分出,走向体腔、头面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离、合、出、入四字概括,即从四肢部的本经别离(离),进入体腔(入),浅出体表(出)而上头项,然后阴经的经别归向与相
指二十八脉在全身运行一周的总数。这个总数若用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计算等于一百刻(二十四小时),故又可解释为一百刻之数。《灵枢·五十营》:“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
与重方相对而言。用药力较轻的药味组成,以治疗轻浅病证的方剂,如辛凉轻剂桑菊饮。
见《中药材手册》。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