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氏医通条。
病名。见《白喉中医疗法》。亦称寒热喉结。多由咽喉肿痛,腐溃迅速,气促痰鸣,势如走马,一家有病沿门传染。参见疫喉、白喉等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络脉,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①病名。出《灵枢·痈疽》。疮面浅而大者为痈,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灵枢·玉版》:“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②形容疮疡之大者。如《诸病源候论》
出《儒门事亲》。即疳眼。详该条。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
见《开宝重定本草》。即益智仁,详该条。
【介绍】:见常德条。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