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温热经纬》卷四:“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龙葱,专主乎听。”指听功能。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血气凝滞而为病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为障翳。”参见物偶入睛证条。
性病专著。2卷。又名《梅疮约言》。日本和气惟亨撰于宽政七年(1795年)。作者在研究陈司成《霉疮秘录》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此书。书中所论重视察标本缓急及其病情转归,指出此病与任督两脉之关系;在
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
证名。指表虚症状和里实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由卫气不足,外邪传里,胃肠积滞,痰瘀停留所致。详见表虚证、里实证条。
《医学传灯》卷下方。枳壳、厚朴、山楂、黄芩、白芍药、丹参、桔梗、槟榔、泽泻。水煎服。治痢疾,外无头疼身痛,内无里急后重者。若热盛,加黄连(酒炒)。
孕妇舌卷而短,或黄黑燥裂有芒刺。为里热炽盛,灼伤肝肾之阴,属险候,急当泻下存阴(见《伤寒舌鑑》)。
指四肢骨节。支,指四肢;节,指骨节。《灵枢·师传》:“身形支节者,藏府之盖也。”
指针刺得气后,以捻转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和次数的多少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切而转之……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现今一般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较慢,次数较少者
书名。时之藩撰。刊于1931年。本书系根据家传及本人的正骨经验,并结合西医骨科学写成。书中以正骨手法为主,介绍了全身主要骨伤病的症状及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