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腕骨

腕骨

①骨名。①又名壅骨虎骨束骨。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共八块(古称六块),其中豌豆骨系生长在肌腱内的籽骨,其他七块借许多韧带相连成一整体,上接桡骨,下接掌骨。②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输》:“太白,腕骨之下也。”②经穴名。代号SI4。出《灵枢·本输》。《黄帝内经太素》作完骨。属手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后端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有尺神经和手背静脉网通过。主治头痛项强,目翳,耳鸣疟疾黄疸消渴胁痛,指、腕关节挛痛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伤寒发惊

    病证名。指寒邪阻于太阳经络而致惊者。症见发热、恶寒,头、身骨节痛,无汗,手足牵动,目上视,搐搦有力,脉来浮紧。治宜疏散寒邪,用麻黄汤,或五积散(见清·庄一夔《惊风辨症必读书》)。

  • 陈蓬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 瘅热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 胯骨出

    病名。即髋关节脱臼。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大腿根出臼、臀骱骨出、臀骱脱臼、大腿骨骱脱、环跳骨出臼、环跳骨脱出、胯骨骱脱臼。因跌扑、坠闪所致。患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有粘膝和不粘膝畸形。前者即后

  • 温肝散寒

    温阳法之一。治疗阳气不足,肝为寒邪所中或寒滞肝脉,出现手足逆冷,干呕吐冷涎,寒疝绕脐痛或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脉沉弦紧诸症。常用方如吴茱萸汤、大乌头煎等。

  • 扁芝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 过食生冷经闭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妇人行经时及产后,过食生冷之物而血闭发热,以血见水即滞故也。初起一、二月生寒发热,五心烦躁,口苦舌干,面色青黄,犹易医治。先用逍遥散退其寒热,后用紫金丸(三棱、莪术、良姜、

  • 浊涕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指鼻涕浓稠秽浊,多因肺热或胆热所致,常见于鼻渊等病。

  • 蜒蚰

    出《救急方》。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

  • 枕中丹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治证同。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