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虎头兰

虎头兰

药材名称虎头兰

拼音Hǔ Tóu Lán

别名树茭瓜、树蕉瓜、折鹤兰、野芭蕉、牛屎别草、大甩头、黄壳鱼子兰

出处虎头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虎头兰硕大,多红丝,心尤斑烂,有色无香,能耐霜雪。”并附图。从其图文看,当是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虎头兰的根(假鳞茎)、全草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Reichb.f.[C.grandiflorum Grif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虎头兰,附生植物。假鳞茎粗壮,长椭圆形,稍扁。叶7-8枚丛生,宽带状,薄革质,长达90cm,通常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对合而互抱,全缘。花葶近直立,常短于叶,疏生6-12朵或更多朵花;花苞片长约5mm;花梗连子房长约4cm;花浅黄绿色,稍有桂花香气;中萼片近长圆形,长4.5-6cm,宽1.2-1.8cm,黄绿色,背面基部有紫褐色晕;侧萼片斜长圆形,稍窄;花瓣比萼片窄,宽5-12mm,浅黄绿色,基部有紫红色小斑点;唇瓣略有短爪,3裂,侧裂片直立,具紫红色条纹,中裂片略反折,边缘波状,唇盘上表面被短柔毛,2条褶片平行,生长毛;合蕊柱很长,长3-4.2cm。花期2-3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附生于树上。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散瘀消肿;止血。主肺热咳嗽;肺结核;肺炎;气管炎;喘咳;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茅栗仁

    《中药大辞典》:茅栗仁药材名称茅栗仁拼音Máo Lì Ré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失眠。茅栗种

  • 草本水杨梅

    药材名称草本水杨梅别名追风七、老五叶、海棠菜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以全草或根入药。夏季采挖,切碎晒干。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

  • 欧活血丹

    药材名称欧活血丹拼音ōu Huó Xuè Dā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活血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choma hederacea L.采收和储藏:5月采收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原形态欧

  • 酸枣肉

    药材名称酸枣肉拼音Suān Zǎo Ròu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的果肉。拉丁植物动物

  • 野黄皮

    《中药大辞典》:野黄皮药材名称野黄皮拼音Yě Huánɡ Pí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广西药植名

  • 榧花

    《中药大辞典》:榧花药材名称榧花拼音Fěi Huā别名棑华(《别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花。性味《别录》:"味苦。"功能主治《别录》:"主水气,去赤虫

  • 鸭公树子

    药材名称鸭公树子拼音Yā Gōnɡ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鸭公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litsea chuii Merr.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摘成熟果实,取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 藏红花

    药材名称藏红花拼音Zànɡ Hónɡ Huā别名撒法即(《医林集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

  • 蜈蚣旗根

    《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药材名称蜈蚣旗根拼音Wú Gōnɡ Qí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

  • 红麸杨

    药材名称红麸杨拼音Hónɡ Fū Yánɡ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最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