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论注条。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断和治疗原则,故名。
见简易备验方条。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白术、当归、芍药、川芎、黄芪、茯苓、熟地黄一两,柴胡、人参各一两半。水煎服,日三次。治产后日久虚劳,针灸不效者。
见《四川中药志》。为梧桐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膻中疽。见该条。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廿四。即代指。见该条。
【介绍】:参见杜光庭条。
刺法。指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较原则的提出了泻法为迎、补法为随的见解。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
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出现本证。参胃阴虚、脾阴虚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