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主病之一。出《灵枢·五色》。青色和黑色多主痛证。由血脉瘀滞,寒邪凝结,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望诊遵经》:“鼻头色青,腹中痛,青黑甚者,痛甚为挛。面青而唇口撮者,疼痛方殷也。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
【介绍】:南宋医家。平江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为平江知府。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辑有《备急总效方》40卷,已佚。
病名。见《石室秘录》。即鼻祟。详该条。
书名。又名《竹林寺女科》。实际上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3卷。竹林寺僧撰。清代刊行。卷上载妇科91症,79方;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本书另有收载妇科110症或110症等多种传本,书
【介绍】:清末外科医生。佚名,因擅刀圭术,故称。四川叙永人。生活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能行剖肠、断腕术。每有刳割,先洒喷药水,再施刀圭,使病者免除痛苦。
遏,抑郁、阻遏。即热被郁遏于内。参热郁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婴儿初生断脐,必须严密谨慎,如果处理不当,可以引起病毒走窜,酿成各种不同病证。如内侵脏腑,可以发生脐风;外袭肌肤,则可产生脐湿、脐疮、脐出血等病证。
证名。胠指腋下,胠胁肋为腋下及胁肋部气郁、血瘀、痰饮、食积及外感之邪侵袭,均可发生胠胁肋部疼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胜胁肋痛,固由于肝邪之实,而所谓肝邪者,不越气、血、痰、食、风寒五端。”详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瘙痒性疾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多因风、湿、热三邪侵犯肌肤,蕴郁日久所致。皮损边缘不整,无一定形态,纵横排列不定,瘙痒明显。治宜消风清热利湿,内服
详清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