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雀卵

雀卵

《中药大辞典》:雀卵

药材名称雀卵

拼音Què Luǎn

出处《别录》

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

性味甘咸,温。

①《别录》:"味酸,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温。"

归经《会约医镜》:"入肾、命门二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治男子阴痿,女子血枯、崩漏、带下。

①《别录》:"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

②《医林纂要》:"补心,明目,充髓。治鸡盲眼。"

③《会约医镜》:"补阳滋阴。"

④《随息居饮食谱》:"利经脉,调冲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注意《本草经疏》:"阴虚火盛者忌之。"

复方①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雀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食疗本草》)

②治男子阴痿:菟丝子末一斤,于春二、三月取麻禾雀卵五百个,去黄用白,和丸,梧于大。每八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本草述》雀卵丸)

各家论述①《本草图经》:"《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乌鲗骨、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乌鲗骨、藘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②《纲目》:"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

③《本草经疏》:"雀卵性温,补暖命门之阳气,则阴自热而强,精自足而有子也。温主通行,性又走下,故主下气也。""雀肉及卵,古方同天雄服,此药性极热,有大毒,非阴脏及真阳虚惫者,慎勿轻饵。"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卵

药材名称雀卵

拼音Què Luǎn

英文名Sparrow egg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ser montan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产卵时,捡取基卵,鲜用。

原形态麻雀,小型鸟类。体长约12cm。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耳羽后部具有黑色斑块。上体砂褐色,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粗纹,并缀以棕褐色。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1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两处,形稍扩大,成2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棕色也较浓。尾暗褐色,羽缘较淡。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两胁转为淡黄色,尾下覆羽较胁羽更淡。脚和趾均为黄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于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遍布全国。

性状性状鉴别,呈卵形,长径约1.5cm,直径约1cm。蛋壳表面淡青白色,可见棕色或棕褐色的细小雀斑散在,蛋壳易碎,内含蛋白和蛋黄。光泽和气味似鸡蛋。煮熟后,蛋黄极细腻。

性味味甘;酸;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主男子阳痿;疝气;女子血枯;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或入丸剂。

注意阴虚火旺者禁服。

复方①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 雀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食疗本草》)②治男子阴痿:菟丝子末一斤,于春二、三月取麻禾雀卵五百个,去黄用白,和丸梧子大。每八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 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本草述》雀卵丸)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乌鲗骨、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乌鲗骨、藘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2.《纲目》: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

3.《本草经疏》:雀卵性温,补暖命门之阳气,则阴自热面强,精自足而有子也。温主通行,性又走下,故主下气也。雀肉及卵,古方同天雄服,此药性极热,有大毒,非阴脏及真阳虚惫者,慎勿轻饵。

4.《别录》: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

5.《医林纂要》:补心,明目,充髓。治鸡盲服。

6.《会约医镜》:补阳滋阴。

7.《随息居饮食谱》:利经脉,调冲任。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藿香

    《中药大辞典》:藿香药材名称藿香拼音Huò Xiānɡ出处《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

  • 獐牙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獐牙菜药材名称獐牙菜拼音Zhānɡ Yá Cài别名瘤毛獐牙菜、当药来源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紫花当药Swertia pseudo chinensis Hara,以

  • 刺海松

    药材名称刺海松拼音Cì Hǎi 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 fragile (Sur.)Hariot,以叶状体入药。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驱蛔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

  • 刺萼悬钩子

    药材名称刺萼悬钩子拼音Cì è Xuán Gōu Zi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别名黄琐梅、小红袍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拉丁

  • 消毒药

    《中药大辞典》:消毒药药材名称消毒药拼音Xiāo Dú Yào别名如意草、箭头草(《山西通志》),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堇菜科植物

  • 蝮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蝮蛇药材名称蝮蛇拼音Fù Shé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来源有鳞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

  • 冲天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冲天果药材名称冲天果别名闹鱼藤、冲天子、毒鱼藤来源豆科冲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

  • 败火草

    药材名称败火草拼音Bài Huǒ Cǎo别名小黄馨、常春小黄馨、火炮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矮探春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humile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蔓草虫豆

    药材名称蔓草虫豆别名止血草、水风草、地豆草、山地豆草、假地豆草来源豆科蔓草虫豆Atylosia scarabacoides (L.) Benth.[Catharospermum scarabaeoid

  • 鸡雪莲

    药材名称鸡雪莲拼音Jī Xuě Lián别名披针新月蕨、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来源蕨类蹄盖蕨科披针新月蕨Abacopteris penangiana (Hook.) Ching,以根状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