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黑红菇

黑红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红菇

药材名称黑红菇

别名稀褶黑菇、大黑菇、黑蘑菇蘑菇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红菇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

性味微咸,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红菇

药材名称黑红菇

拼音Hēi Hónɡ Gū

别名稀褶红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猪仔菇、火炭菌、火炭菰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黑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Agaricus ningricans Bu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土,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6-15cm。平展而中凹。初污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最后呈炭黑色。菌肉灰白色,受伤后先变红,后变黑。菌褶白色,后变黑色,褶片厚而稀疏。褶间时有横脉。菌柄短圆柱形,长4-8cm,粗2-3cm,多实心。孢子无色,(7-9)μm×(6-7)μm,近球形,有小疣和脊突,结联成不规则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下凹。直径6-15cm,棕灰色或暗灰色,边缘光滑。菌肉灰白色、红色或黑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类白色、灰红色或黑色,褶间时有横脉。菌柄粗短,圆柱形,长4-6cm,直径2-2.8cm,色同菌盖。气微,味淡;有毒。

化学成分子实体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5,7-麦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

药理作用黑红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60%。

性味辛;微咸;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寒湿;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浸酒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落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葵药材名称落葵拼音Luò Kuí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来源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

  • 《中药大辞典》:橘药材名称橘拼音Jú别名黄橘(《本草图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原形态①福橘(《泉南杂志》),又名:绿橘(《纲目》),红橘、大红蜜描

  • 长叶竹根七

    药材名称长叶竹根七拼音Chánɡ Yè Zhú Gēn Qī别名黄精、三子果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长叶竹根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poropsis longifolia Craib采收

  • 小青藤香

    《中药大辞典》:小青藤香药材名称小青藤香拼音Xiǎo Qīnɡ Ténɡ Xiānɡ别名青藤、滚天龙、青藤细辛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防已科植物轮环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缠绕藤本。根粗壮

  • 龙眼梳

    药材名称龙眼梳拼音Lónɡ Yǎn Sh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毛蜂窝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xagonia apiaria(Pers.)Fr.[Polyporus apiaria

  • 蓝花茶

    药材名称蓝花茶拼音Lán Huā Chá别名饿死鬼、吃不饱草、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蒙古莸的嫩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 Bgu

  • 番红花

    《中药大辞典》:番红花药材名称番红花拼音Fān Hónɡ Huā英文名Saffron别名西红花、藏红花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10~11月中下旬,晴天

  • 粗黄草

    药材名称粗黄草别名大黄草、黄草、密花石斛来源兰科粗黄草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 ex Wall.,以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咸,寒。功能主治滋阴

  • 红山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山药药材名称红山药别名红孩儿、野红薯来源薯蓣科红山药Dioscorea glabra Rox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微辛,平。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血,止痢。功能性子

  • 米饭花

    药材名称米饭花拼音Mǐ Fàn Huā别名董拉把[侗族语]来源杜鹃花科米饭花Vaccinium sprengelii (Don)Sleumer,以果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