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衄

齿衄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又名牙齿出血、牙衄牙血。《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因过食辛辣炙煿,阳明积热所致者。症见口臭便秘舌苔黄腻,齿龈红肿疼痛,渗血多。治宜清胃泻火。可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者。症见齿龈不甚红肿,牙齿浮动而微痛,渗血少而淡。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有因脾虚统摄无权致齿衄者。症见口唇色淡,面苍乏神,渗血少而缠绵不已。治宜补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外伤亦可致齿衄。此外,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猜你喜欢

  • 痰稀白

    属湿痰、寒痰。若兼咳而声音重浊,鼻塞,多为外感风寒。

  • 苏子容

    【介绍】:见苏颂条。

  • ①通注。敷涂。《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贾公彦疏:“祝,注也,注药于疮。”②古代巫医所用的一种精神疗法。《灵枢·贼风》:“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而已也。”参见祝由条。

  • 伏邪新书

    书名。1卷。清·刘吉人撰。刘氏认为在需要调理的慢性病中,“内有伏邪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脏自生之病,不兼内伏六淫,十仅三四”(见自序)。书中分别阐述伏燥、伏寒、伏风、伏湿、伏暑、伏热的证治较详。此书有

  • 虞少卿

    【介绍】:见虞洮条。

  • 局方发挥

    书名。1卷。元·朱震亨约撰于14世纪中。作者因宋代官修《和剂局方》只列各方主治证候,不载病原;立法虽简便,而未能变通,遂对该书的成药配伍使用原则与辨证论治等问题,以问答体例予以评论。全书共三十多个问题

  • 经水断绝

    亦名经断、经绝。①指妇女到五十岁左右,由于肾气已衰,天癸衰竭,冲任胞脉俱虚,以致月经断绝,是生理现象,不作病论。②指病理性月经停止,即经闭。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

  • 脑顶风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孩无故摇头的病态。系由肝风内动所致。临床可伴有惊搐、咬牙、弄舌等。须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 张飞态

    【介绍】:见张勇条。

  • 吴师机

    【介绍】:见吴尚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