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六叶龙胆

六叶龙胆

药材名称六叶龙胆

拼音Liù Yè Lónɡ Dǎn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六叶龙胆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hexaphylla Maxim.ex Kus-ne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20cm。根多数,略肉质,须状。花枝多数丛生,铺散,斜升,紫红色或黄绿色,具乳突。莲座丛叶极不发达,三角形,长5-10mm,宽达2mm,无端急尖;茎生叶6-7枚,稀5枚轮生,先端钝圆,边缘粗糙,下部叶小,在花期常枯萎,中、上部叶大,由下向上渐密集,线状匙形,长5-15mm,宽1.5- 3mm。花单生枝顶,下部包围于上部叶丛中,6-7数,稀5-8数,无花梗;花萼筒紫红色或黄绿色.倒锥形或倒锥状筒形.长8-10mm,裂片叶状,绿色,与上部叶同形,弯缺狭,截形,花冠蓝色,具深蓝色条纹或有时筒部黄白色,筒形或狭漏斗形,长3.5-5cm,裂片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钝,边缘具不明显的啮蚀形,褶整齐,边缘啮蚀形;雄蕊着生于花管筒下部,花丝钻形,花药狭长圆形;子房线状披针形,长7-10cm,子房柄长14-16mm,花柱线形,柱头2裂,裂片外反。蒴果内藏,稀先端外露,果柄长至5cm。种子黄褐色,有光泽,表面具蜂窝状网隙。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4400m的山坡草地、路旁、高山草甸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性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解毒;燥湿。主炭疽;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苦、性温。有祛风除湿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炭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扁蒲扇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东

  • 土黄芩

    药材名称土黄芩拼音Tǔ Huánɡ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偏花黄芩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

  • 红花木莲

    药材名称红花木莲拼音Hónɡ Huā Mù Lián别名木莲花、细花木莲、厚朴、土厚朴、小叶子厚朴出处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花木莲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gli

  • 荠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荠菜药材名称荠菜拼音Jì Cài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来源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 井底泥

    《中药大辞典》:井底泥药材名称井底泥拼音Jǐnɡ Dǐ Ní别名井底沙(《证类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淤积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性味寒。①《证类本草》:"至冷。"②

  • 大叶井口边草

    药材名称大叶井口边草别名井边草、凤尾草、线鸡尾、大叶凤尾蕨、狼牙草来源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nervosa Thunb.[P. cretica auct. Non L.],以全

  • 榕树皮

    《中药大辞典》:榕树皮药材名称榕树皮拼音Rónɡ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皮。药理作用参见"榕树叶"条。功能主治治泄泻,

  • 柱果木榄叶

    药材名称柱果木榄叶拼音Zhù Guǒ Mù Lǎ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柱果木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guiera cylindrica (L.)Bl.[Rhi-zophora c

  • 针叶火绒草

    药材名称针叶火绒草拼音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

  • 栘依果

    药材名称栘依果拼音Yí Yī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果实。秋末冬初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栘依"条。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