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化香树叶

化香树叶

《中药大辞典》:化香树叶

药材名称化香树叶

拼音Huà Xiānɡ Shù Yè

别名柳叶(《湖南药物志》)。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圆果化香树

原形态化香树(《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放香树、花果儿树、栲香、栲蒲、花笼树、花木香、返香、山麻柳、山栲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20米。幼枝常被棕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7~23,卵状披针形成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微心形稍偏斜,先端渐尖,边缘有重锯齿,下面幼时有密毛,老时仅脉腋有簇毛;无柄。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伞房状排列;中央的一条常为两性花序,两性花序的下端为雌花序部分,上端为雄花序部分,在开花后脱落而仅留下雌花序部分;两性花序下方周围者为雄性穗状花序;雄花的苞片披针形,浅黄绿色,无小苞片及花被,雄蕊8;雌花具1卵状披针形苞片,无小苞片,具2枚贴生于子房的花被片,雌蕊1,无花柱,柱头2裂。果序球果状长椭圆形:小坚果扁平,圆形,具2狭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

多生于山坡向阳地或林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果序(化香树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圆果化香树,与上种近似,果序球形。分布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性味性热,味辣,有毒。

功能主治治疮毒。

用法用量不可内服。

复方①治骨痈流脓日久不收口,有多骨:化香树叶半斤捣烂泡冷水,将患处浸入药水中数小时,用镊子拔出多骨,随用药水洗之。

②治癞头疮:化香树叶一两,石灰二钱。开水一杯泡两小时,蘸药外擦,一日两次。(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痈疽疔毒类急性炎症:化香树叶,雷公藤叶、芹菜叶、大蒜各等分(均用鲜品),捣烂外敷。疮疡溃烂后不可使用。(《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化香树叶

药材名称化香树叶

拼音Huà Xiānɡ Shù Yè

别名柳叶、小化香叶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圆果化香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P.sinensis Mottet]2. Platycarya longipes Wu.[P.kwangtungen-sis Chu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落叶小乔木,高2-6m。树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枝条暗褐色,有小皮孔;冬季被芽鳞,髓部实心。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cm,小叶7-23枚,无柄,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薄革质,长4-11cm,宽1.5-3.5cm,不等边,稍呈镰状弯曲,基部近圆形,一边略偏斜,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重锯齿。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同株;两性花序和雄花序着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束,中央的一条常为两性花序,雄花序在上,雌花序在下;位于两性花序的四周为雄花序,通常3-8条;雄花苞片阔卵形,顶端渐尖,向外弯曲,无小苞片及花被,有雄蕊6-8,花丝长短不等;雌花序球状卵形或长圆形,雌花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硬而不外曲,无小苞片,有花被片2,贴生于子房两侧,与子房一起增大。果序球果状,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圆柱形,长2.5-5cm,直径2-3cm,包片宿存,大质,褐色;小坚果扁平,两侧具狭翅。种子卵形,种皮膜质。花期5-6月,果期7-10月。

2.圆果化香树化香树的区别在于:叶总柄与叶轴近等长成较长;小叶3-5(-7)片;果序球状,直径1.2-2cm。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600-1300m的向阳山坡杂木林中,在低山丘陵次生林中为常见树种。

2.生于海拔450-800m的向阳山坡及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及陕西南部、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奇数羽状复叶多不完整,叶柄及叶轴较粗,淡黄色棕色。小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宽披针形,不等边,略呈镰状弯曲。长4-11cm,宽2-4cm,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黄绿色,边缘有重锯齿,薄革质。气微清香,味淡。以叶多、色绿、气清香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长圆形,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类圆形,可见非腺毛或腺鳞。栅栏组织细胞2列,第1列细胞较长,有的细胞异常增大,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束鞘纤维成环。

化学成分化香树叶含胡桃叶醌(juglone),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2-methoxy-1,4-naphathoquinone),5-羟基-3-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3-methoxy-1,4-naphthoqui-none),对-香豆酸甲酯(methyl-p-coumarat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豆精(coumarin)。木材含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以及葡萄糖(glucose),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

药理作用化香树叶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合物具有杀鱼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啤酒糖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此外,此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性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疗疮;杀虫止痒。主疮痈肿毒;骨痈流脓;顽癣;阴囊湿疹;癞头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浸水洗。

注意不可内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姜子叶

    《中药大辞典》:木姜子叶药材名称木姜子叶拼音Mù Jiānɡ Zǐ Yè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樟科植物木姜子的叶片。功能主治《湖南药物志》:"治痧症,水肿,无名肿毒,鸡屎

  • 亮叶冬青根

    药材名称亮叶冬青根拼音Liànɡ Yè Dōnɡ Qī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亮叶冬青Ilex viridis Champ.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viridis Champ

  • 红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根草药材名称红根草别名红根子、红地胆、根下红、关公须、落地红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黄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性

  • 泡泡草

    《中药大辞典》:泡泡草药材名称泡泡草拼音Pào Pào Cǎo别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八角枫

    药材名称八角枫拼音Bā Jiǎo Fēnɡ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来源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华瓜木Alangium

  • 珠兰根

    药材名称珠兰根拼音Zhū Lán Gēn出处《药性考》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金粟兰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珠兰"条。化学成分根、花含挥发油。性味《药性考》:"味辛,

  • 鸭脚蓼

    药材名称鸭脚蓼拼音Yā Jiǎo Liǎo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

  • 瑞香

    药材名称瑞香拼音Ruì Xiānɡ别名雪冻花、雪花皮、对雪开、雪地开花、雪冬花、金腰带、铁牛皮、山棉皮、暖骨凤、红总管来源瑞香科瑞香属植物瑞香Daphne odora Thunb.,以根、树

  • 石夹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夹生药材名称石夹生别名石甲生、小活血、小石生来源虎耳草科石夹生Ribes davidii Fran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湖北、云南。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

  • 老鹤草

    药材名称老鹤草来源老鹤草Geraniumwilfordii Maxim的干燥带果地上部份。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苦、为辛,平。归经归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祛除风湿。用于风湿痹痛。用法用量三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