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卵叶寄生

卵叶寄生

药材名称卵叶寄生

拼音Luǎn Yè Jì Shēnɡ

别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rrula chingii(Cheng)H. S. Kiu[Loranthus chingii Ch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约1m。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锈色叠生星状毛和星状毛;小枝灰色,无毛,具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长6-12mm,被毛;叶片卵形、卵圆形或长卵形,长6-llcm,宽4-7cm,先端圆钝,有时钝尖头,基部圆形,有时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星状毛或无毛,侧脉4-5对,在上面明显。总状花序,2-3个胞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花序梗和花序轴共长l- 2.5cm,具花7-14朵;花红褐色或黄褐色;花梗长l-2mm;苞片卵形,花托陀螺状,长约3mm;副等环状,全缘;花冠花蕾时管状,长且-1.3cm,下半部稍膨胀,顶部卵球形,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近匙形,长3-5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近头状。浆果梨形,黄色,长9-10mm,直径约3mm,果皮被星状毛。花期9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1100m的低山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油茶、木油桐、木波萝、白饭树普洱茶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辛; 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痰止咳;解毒。主风湿痹痛;咳嗽;痢疾;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湿、消炎的功能。用于痢疾,小儿睾丸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蘑

    药材名称白蘑别名口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

  • 水茴香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茴香藻药材名称水茴香藻拼音Shuǐ Huí Xiānɡ Zǎo别名水茴香来源藻类绿藻门水茴香藻Nitella expansa Allen.,以全草入药。性味辛,平。功能

  • 自然铜

    《中国药典》:自然铜药材名称自然铜拼音Zì Rán Tónɡ英文名PYRITUM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采挖后,除去杂质。性状本品

  • 刺梨花

    药材名称刺梨花拼音Cì Lí Huā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泄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鸡心七

    药材名称鸡心七拼音Jī Xīn Qī别名荁、乌泡连、如意草、山羊臭、母犁头草、白三百棒、红三百棒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鞘柄堇菜Viola vaginata Maxim.,以全草,根状茎入药。秋后采,洗净

  • 海金沙

    《中国药典》:海金沙药材名称海金沙拼音Hǎi Jīn Shā英文名SPORA LYGODII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来源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

  • 皱巴坚螺

    药材名称皱巴坚螺拼音Zhòu Bā Jiān Luó别名天螺、圆螺来源药材基源:为肋齿螺科动物皱巴坚螺的贝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aena cicatricosa(Muller)采收和储藏:春、

  • 水龙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龙骨药材名称水龙骨拼音Shuǐ Lónɡ Gǔ别名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水龙骨属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

  • 偏花黄芩

    药材名称偏花黄芩别名土黄芩[贵州]来源唇形科偏花黄芩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咳嗽,吐血,白痢

  • 小蕨鸡

    药材名称小蕨鸡拼音Xiǎo Jué Jī别名白粉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粉背蕨的根茎、叶。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倾斜,顶端有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